所有民营牙科同仁共同畅想这四个场景:
1、凌晨3点时您手机响了,不是半夜的急诊电话,而是AI助手再提醒您,患者王女士刚刚在自媒体上分享自己试戴的矫治器很不舒适,有要放弃隐形矫正治疗计划的语气,系统建议您及时予以关注并发送安抚话术与详尽的解决方案,避免意向客户流失;
2、当您还在为市场活动引流来的大批种植客户的方案要逐一分析制定计划而头疼不已,不知该如何同客户沟通治疗费用时,您的竞争对手正在通过AI智能预读片和方案初设计功能,大大提高了诊断效率、缩短患者等候周期,早就已经收了费用开始种植手术;
3、当您门诊那些00后的患者朋友们不愿意甚至拒接客服的回访电话,但却可以与根据大数据评估出其喜好而量身定制的AI语音智能客服一聊却能聊一宿;
4、当您还在为了每个月不知道该做什么市场活动而发愁时,您的竞争对手已经开始运用AI智能的大数据分析预测模型,提前评估并预测出门诊的哪一项业务即将迎来需求高潮,进而提前进行物料、人员安排演练,轻松精准地接住这一波“富贵”。
这可不是什么科幻电影中的场景,现实中已是基本能实现的普遍功能。但问题是,目前同仁们对AI对牙科行业的巨大影响力知之过浅,甚至观望不前者大有人在。
作为在行业运营一线一直打拼的老兵,给同仁们分享一下我对AI在行业中如何部署以及未来产生真正价值的思考与实践,帮助大家通过提高效率、精准营销,来对抗恶性价格战与消费力衰退所引发的现实运营困局。同仁们一定要牢记,任何困境中都存在超越行业巨头的机遇,只要找对方法、用对工具,您也有成为行业独角兽的权利!
一、运营层面:AI智能在线牙医顾问24小时不休息卷死人类同行
当年我在筹建集团专业化呼叫中心时,面临没有专业牙科背景客服人员的尴尬处境,几十人的团队就我一名专业牙医。我们也不可能让临床的医生们前来坐班,Ta们肯定也不愿意来。但每天庞大的业务量搞得我分身乏术,只能想办法自己解决。于是,我将自己所有的客户回访和线上交流内容,根据咨询项目的不同进行标签化分类,一个病种下所有回复内容集中归类体系化、标签化,最终形成了集团最原始版的“客服话术库”,极大地降低了庞杂的重复性工作量,并很快提升了客户们的满意度。但,这只能是10多年前的解决方案。
现在我们有了AI,可以在本地部署服务器上智能自己专属的语音数据大模型,将每天产生的各种交互内容扔给大模型去自我训练、自我优化。只要给足数据量,AI可以24小时不休息的自我进化与迭代,并且可以根据门诊客户的画像做精准分析,量身定制出各种符合用户偏好的“角色化”语音专属客服形象。例如二次元、御姐、磁性大叔、青春偶像等,客户可以自选或诊所依据其标签画像进行精准推送。有了这种独一无二的就诊体验,那么我们可以实现以下三点应用场景:
1、当传统诊所还在用Execl表格给患者机械化地排预约时间表时,我们通过AI的大数据分析发现,有拖延症的患者需要进行“三段式”递进阶段提醒邀约,“i人”类群体偏向于避免更多陌生人出现的周末而更多选择工作日晚间前来就诊,种植和隐形矫正的客户绝大多数会在每月发薪日后一周内集中预约治疗,由此我们不难发现,AI才是真正让所有门诊的运营数据能够真正“盘活”起来的神器;
2、通过AI的病例分析,我们可以发现73%牙冠或植体脱落的患者,存在经常吃火锅或海鲜等硬壳类食物的饮食习惯,对于此类患者要通过AI为其量身定制一套行为干预或预警方案,降低因患者个人生活习惯问题导致的医疗风险与投诉退款;还有就是在某款火爆的线上手游全国大赛期间,AI要自动避开对于很多00后男性患者的预约安排,以大大降低爽约率;另外就是老年患者群体,在预约时要尽量选择中午之前,因为很多老人家起得早有午睡习惯,午睡后就要去买菜做饭接孙子,显然这个时间段邀约的爽约率也相对较高;
3、通过AI大模型预设患者的应对型人格属性:面对纠结型患者,AI自动播放不及时治疗引发严重后果的惨痛案例视频;遇到价格敏感型客户,即时生成3D演示的治疗费用拆解动画,让其明明白白消费,知道每一笔钱花在哪、为何而花,建立与竞争对手间的差异化专业壁垒;碰到养生达人或对生活有激情的人,则推送牙齿健康与生命质量和长寿密切相关的权威论文等。
二、专业层面:AI首席医疗风险效率执行官铁面无私地管控医疗安全
作为曾经管理过上百名医疗团队的医疗主管,对于医疗质控与医疗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多样性深感心力交瘁。不管是新建的医疗体系,还是已经营很多年的,常规化、流程化、标准化的医疗操作体系与执行步骤,都会因为人的多样性(医护患)而产生各种不可控的管理变数。如果单纯用处罚的强力度去一味压榨医疗端的收入,长此以往一定会带来医疗团队的不理解与怨言。就像当年在推广电子病历规范化落地的进程中,遇到各方面的重重阻力与干扰,有的合情合理,有的匪夷所思,甚至罔顾事实无理取闹。如果当时有AI医疗管理系统做助力,也许大家就不会有那么多操作理念与医疗原则上的认知差距与理解误区。
1、以往我们医疗主管在做医疗质控时,往往都是人工的一份一份患者病历去检查审核,当年我就是每周都要在各分院巡回检查病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疲劳就难免会产生疏漏,关键这种检查还是在治疗产生之后的。所以当时我就在想,能否可以在初诊检查时,就可以对病患的医疗风险与安全进行评估监控,省得每次都是在亡羊补牢、赔钱了事。现在有了AI智能病例管理系统,完全可以在患者初诊检查病例资料上传到系统时,即刻开启审查评估模式,一旦发现风险就会马上通过信息提醒功能通知医疗主管,早介入、早干预,将所有伤害医患双方的风险消弭于无形;
2、作为医疗机构,定期的医疗内训学习与病例分享研讨会应该是常态,但医生也是人,每天繁重的临床工作结束后不下班回家陪家人,还要集中赶到一起开学术会一开就是半夜。虽说是专业的热情使然,但长此以往也极大地不利于身心健康与家庭和睦的良性发展。当年作为运营和医疗主管的执业经历,开会到后半夜已经是常态了。假想一下,如果有一款针对每一位医生专业技术提升层级的AI职业训练规划系统,让每位医生在每天的接诊中即时分析其诊断与操作数据,每天对其进行归纳总结与评估,通过互动界面给予医生优化与提升指导,甚至直接推送相关的专业培训视频与课程。这样既大大减少了医生与医疗主管们的工作强度,又可以确保医疗质控安全和提升机构整体专业水平,还能留出更多的时间陪家人、享受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多方兼顾的美妙生活,AI可以创造并提供给我们中国民营口腔医疗行业;
3、对于很多民营口腔医疗机构而言,其实我们最大的资产不是设备、人员,而应是我们门诊的数据!这个数据包括两个层面:患者数据、病例数据。以往我们的患者数据大多存留在管理软件的云端服务器上,而且是信息孤岛型的部署,缺乏针对自己门诊内部客户定位的详细分析与标签进化。因此,很多门诊只能靠第三方软件系统所提供的统一标准化类目,来做自己客户群体的分析。这就导致由于输入数据的标签属性不精准、不符合门诊需求,而带来运营分析图表的南辕北辙。结果就是,我们根据客户管理系统设计的很多市场活动效果不佳,其实很多根源在于数据分析从开始就错了。有了AI软件,我们可以在第三方管理软件之外,部署一套符合门诊客群属性的数据大模型系统,根据自己实际客户定位情况来定义并录入标签体系,一旦这个体系建立完成,那么剩下的分析与统计优化就交给24小时不眠不休的AI,有了这种可进化的专属数据大模型,我们的市场活动设计怎能不精准?AI在病例诊断分析方面现在已经是很成熟的技术了,很多硬件软件厂商都已经有量产的商品投入市场。但,又回到一开始的问题,这些数据是我们自己门诊的数据池吗?这些数据能根据我门诊的数据量进行学习与优化迭代吗?服务器都不是我们自己的,那您辛辛苦苦做得那么多病例数据所有权和开发权属于谁呢?如果广大民营口腔开业同仁们,想要把患者数据与病例资料作为未来诊所真正的数据资产,AI加持下的本地化部署,势在必行!!!!
4、还有就是口腔手术机器人,以往的手术机器人笨重庞大,操作起来烦琐复杂,现在有了AI做加持,每次手术操作所产生的数据样本,都可以作为机器人程序进化迭代的资料库,可以预见的是,只要手术机器人在硬件方面能够实现小型化突破,替代临床医生一些常规诊疗操作也不会太遥远。所以未来的口腔医生朋友们,可不能躺在传统技术流的“老本”上睡大觉了,没准一觉醒来就可能被机器人牙医无情淘汰。
来源:刘庆丰管理营销智库
作者:韩晓峰 时间:2025-04-16 13:36:2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15 14:51:5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4-15 09:14:55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14 10:39:2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4-11 17:26:1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黎汉军 时间:2025-04-10 17:09:40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