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的目的,是通过与重要的顾客建立有特定价值倾向的关系,可获利地营造顾客满意。
这是不久前,我作为主讲嘉宾应邀在广州所做《市场引爆与营销场景生态》演讲的内容。 演讲中,我告诉学员们,这年头,天道不一定酬勤!市场做不起来,你的努力就是白费。因为,天道酬勤是有条件的,不管你自诩的产品或服务有多好,如果不能让用户成为产品价值创造的一部分,并和他们建立起有效连接和生态系统,你的失败是必然的。同时与学员们分享了实战经验:一个产品要想迅速打开市场,除了我们熟悉并逐步深入的用户思维,更应该将用户的需求演变成具体的消费场景,而且这个场景一定要符合消费者的心智想象力,才能勾起消费者使用的欲望。消费场景化至少要做到:
1、用户痛点的深度感知与满足;
2、用户隐形需求的挖掘与引导;
3、用户充分参与下的体验反馈与设计提升。
很显然,在当今数字化引领的媒介环境中,消费者不再只是听众和观众,他们也是媒介信息和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营销的沟通价值体现在:营销人需要学会担当消费者需求的满足者和创造者,不断增加不同消费者对企业的认知度和忠诚度。而人格认同感,部分的替代了产品功能,成为了新的用户粘连和购买理由。
“想卖东西吗?首先必须让人高兴。”在《大趋势》一书中,约翰?纳斯比特提出把情感融入消费体验这一观点就很有针对性。
不难看出,如今的消费者对产品的期望有了新的要求,不仅对商品功能、便捷性及服务质量等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对品牌的情感、文化、象征性意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是一个不打招呼就变脸的时代。
随着中国自然能源消耗、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趋势不可逆转,制造业生产成本上升,中国制造业低成本优势正在丧失。
更重要的是,中国还面临着发达国家回归制造业,发展中国家加速追赶的双重压力,其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全面告急。
假如说以往宏观环境严酷的现实打压企业的利润空间,企业还能勉强正常运作的话,那如今则是宏观微观形势相互作用打压企业的生存空间,企业如果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则根本无法活下去。
就某个行业来说,以往的情况是三分之一奄奄一息、三分之一有声有息、三分之一无声无息,而如今则是大多数企业都处在奄奄一息阶段,这就不得不考验企业老板的生存智慧了。
著名品牌营销专家、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创始人于斐老师应邀在浙江大学讲课时指出,在消费升级驱使下,长期以来形成的消费模式将得到纠正,良好的消费体验成为商业模式构建的核心要素,消费定制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当今,企业经营其实质就是要做好“4个态”:
1、经济形态:你和市场、大势是什么关系?商业模式是否创新求变?
2、团队生态:企业的软环境、软实力如何?
3、老板心态:决策层的高度、胸怀、格局?利他共赢思维是否到位?
4、员工状态:员工每天是否有目标计划、有激情、有状态?内外兼修,上下同济。
记得早在2008年互联网大会的高层年会上,某知名互联网企业董事长就认为,怎样在冬天熬下来,成为“剩者”,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经济面临如此环境,中小企业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验,他们的大多数原来就处在低端、低价、低利润的境况,加上很多企业对营销不重视或者理解有所偏颇,更加上营销手段单一和无创意性,以致走进了产品、广告、促销、品牌、渠道、执行等的同质化死胡同。
严峻的现实摆在了中小企业面前。
美国管理学家汤姆?彼得斯在《追求卓越》一书中写道:一个企业的规模不是看它的资产数量,而是看它能在多大程度上迅速、灵活、富有弹性的吸纳、消化企业边界各种资源,能有效地缩小新市场的进入成本和旧市场的退出成本。具体做法上有8条原则:
1、崇尚行动——去干、去弄、去试,偏好行动而不是沉思;
2、贴近顾客——在产品和服务上接近顾客的需求;
3、自主创新——鼓励自治和放松,而不是严格监督;
4、价值驱动——对雇员的态度是多鼓励,避免产生“我们”和“他们”这种对立情绪;
5、以人促产——以“走动式管理”保持与大家的紧密接触,尊重和关心每一位员工,并强化其自信和出人头地的心理;
6、不离本行——“专注于自身”以保持商业优势,避免无关的风险;
7、精兵简政——组织结构简洁,人员精干,小的即是好的。优秀的企业能清楚的认识到保持简单的重要性,善于“肢解”自己,即使面临复杂化的巨大压力;
8、宽严并济——对目标同时保持松紧有度的特性但却不窒息创新的控制系统。
著名品牌营销专家、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创始人于斐老师指出,当前,中小企业必须要摆脱营销战略只是一种形式的问题。把营销战略当作只是一种形式错误观点的中小企业不在少数。战略规划涉及的则是使中小企业适应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获得良好机会的有利条件。所谓战略规划是指,在企业的目标、能力和不断变化的市场营销机会之间,发展和保持某种战略适应性的过程。许多企业即便制定了营销战略,也仅仅停留在喊口号的阶段,无法把其贯穿于自身经营活动中,导致许多中小企业在竞争过程中不断被动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白白的浪费了自己的优势资源。往往拿着自己最薄弱的鸡蛋去碰竞争对手的石头,甚至走向了盲目多元化的不归路。战略实际上不仅仅是一个营销“指南针”,关键是要把其贯穿于实际营销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市场竞争加剧,中国已经由以前的卖方市场转变成了买方市场,消费者才是市场的裁判,而很多中小企业的技术人员与管理者在简单参考了竞争对手的产品后,就开始闭门造车设计、制造自己的产品,接着就组织人马到市场上去强行推销,结果往往是产品的库存不断增加,销售市场却迟迟不动。
许多企业在产品出来时,连卖给谁都不清楚,不清楚自己的消费者在何处,更不清楚他们的喜好、消费能力、年龄、性别、社会定位等方面的内容。
先制造后销售,许多中小企业仍然沿袭这种以企业为中心的营销模式,企业自己充当产品好坏的裁判,而不是消费者。
现代营销则必须以消费者为中心,产品设计之前就必须充分研究和分析,并且要把差异化、竞争策略、市场细分、定位等观念融入到从产品设计、定价、广告、促销到终端销售的每一个环节上。
当传统营销遇到互联网营销,传统营销被冲击,被改写。当4P(产品,价格,渠道,促销)、4C(顾客、市场、关系、回报),遇到互联网的4C(内容、社交网络和社群、场景、关系)的时候,传统营销又一次被冲击。
(未完待续)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5-03 17:16:52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5-04-30 17:10:1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4-30 16:58:39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30 15:36:5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5-04-30 11:04:3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曾思远 时间:2025-04-30 09:55:47 文章来源: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