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买卖小程序
宏观层面,在“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以及政府一系列产业政策的利好下,很多社会资本以及投资者仍然还是非常看好大健康、大卫生产业;中观层面,由于自身的重资产、投资回报周期长属性以及运管成本的不断增高等因素,使得民营医疗行业的整体赢利能力、赢利水平都在逐渐下降;而从企业的微观层面看,由于行业监管的不断加强和医保管理的不断规范,以及先天的人才不足、技术不足、资源不足、政策支持不足等因素,广大民营医院特别是中小民营医院的业务增长普遍越来越难!
2019年已过半,“扫黑除恶”、“打击欺诈骗保”等系列严管措施还在深化进行,同时,由于经济形势的低迷以及人们消费意愿的减弱,这些都给广大民营医院的增长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未来之路该怎么走?这是我们所有民营医疗行业的从业人员都必须直面和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民营医院经营的现实和困境
在公共医疗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为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健康需求,国家和各级政府积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并且在法律层面承认了民营医院的营利性经营属性。因而,和公立医院相比,大多数民营医院都是营利性医疗机构,其经营的最直接目的就是在满足人民群众差异化、多样化的医疗健康需求的同时获得投资回报。
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很多民营医院都引入了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经营”这一职能,并且根据自身的经营属性自主经营、自主定价、自负盈亏的。同时,政府对很多民营医院的正常医疗行为、经营业务范围以及合理的收费等通常也都不会进行过多的干预。由于医院经营的重资产属性、民营医院经营成本高以及生存的压力等因素,这就使得很多民营医院特别是一些中小民营医院不得不追求短期赢利来确保医院的生存和发展。
而由于医疗服务能力的不足、技术的相对落后,这就使得民营医院往往无法真正做到服务的差异化和品质化,服务的价值和含金量也通常不高,而这就决定了民营医院的医疗服务往往难以产生“溢价”和进行高位定价。而要生存和发展,同时还要让患者感到“价值”所在,民营医院通常会采取一些“医疗欺诈”、“恶性加价”、“骗保”、“诱导消费”等不正当手段和策略,这就是民营医院在实际经营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客观原因所在。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营医院的行业信誉,同时也恶化了当前的社会医疗环境,最终影响和伤害的是广大民营医院的未来发展!
当然,它也就是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为什么会出台一系列严格监管措施在医疗系统内进行“扫黑除恶”、“打击医疗骗保”的根本原因。面对政府的这些严苛的监管行为,很多中小民营医院的管理者普遍都感觉到非常的不适应!这让很多中小民营医院不能再像过去一样游走于政策和管理的“边缘地带”,轻轻松松地获得相关的政策“红利”了,让原本就经营困难的民营医院的生存变得更加困难!
是什么造成了过往民营医院特别是中小民营医院在经营中存在的种种违规行为?同时,是什么造成了今天了民营医院对政府及行业主管监管的不适应?“问题都在前三排,根源就在主席台!”追溯到根源上,笔者认为,这还和长期以来民营医院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经营体系等有关!
对民营医院经营本质的再认识
民营医院的经营是通过自身资源的合理配置以谋求医院社会效益最佳化、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一种行为。而要想取得可持续的赢利和发展,民营医院就必须找到一套属于自己的正确的经营理念、模式和方法。“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在《什么是战略》一文中指出,战略和运营效益是企业取得卓越经营成效的两个关键。因而,对于广大民营医院来说,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把握好“战略”、“运营效益”这两个关键点。
什么是“经”?--“战略”
经营的“经”有“路径”、“经过”的意思,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民营医院的战略方向。营销大师、“定位之父”杰克·特劳特明确告诉我们,战略是指企业如何在顾客心智中建立差异化定位,并由此来引领企业内部的运营活动。因而,对于广大民营医院来说,在自身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要做的就是根据时代的变化、医疗产业政策的变化、市场需求的变化来制定自己的战略和业务定位,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差异化生存空间!它主要通过“做得不同”来有效规避竞争从而实现运营成本的最低化!
什么是“营”?--“运营效益”
经营的“营”有“营利”“营收”的意思,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运营效益”。民营医院既要与公立医院竞争,又要与民营医院竞争,在先天上经营成本高于公立医院。对于民营医院来说,还必须通过科学精细化的管理、效率的优化来取得更好的运营效益,最终创造可持续的赢利和发展。它主要通过“做得更好”战胜对手从而实现运营效益的最大化!
对于民营医院来说,只有同时做到运营成本的最低化和运营效益的最大化才能实现自身营利的“最大化”。这就需要民营医院的经营管理者,既要注重“经”的一面,即“战略方向”和“做得不同”的问题;同时还要做好“营”的一面,即“运营效益”和“做得更好”的问题。而在民营医院实际的经营过程中,由于经营的短视行为和急功近利心态,很多民营医院往往过分地注重“运营效益”而忽视“战略方向(质量)”。很多中小民营医院将过高的运营成本和精力投入在广告和营销上去“买流量(病人)”、并医疗过程中过分地讲究单体消费(产量),而不是花钱去引进新的技术、人才、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就是这种思维理念的具体表现。而我们知道,好的营销、广告通常会需要大的投入,这无疑会增加医院的经营成本和病人的就医费用,同时也会给医生(医护人员)带来心理压力,医生(医护人员)也会自动沦落为老板、投资者“赚钱的工具”。这些虽然在短期内增加了医院的收入,但从长远看却是损害了民营医院的品牌和口碑,也会在无形之中降低患者的就医体验与获得感,从而慢慢会选择远离民营医院!这就是民营医院在实际经营中存在“过度医疗”等的违法违规行为的主观原因所在。
经营是把“双刃剑”,无论是迫于生存压力还是追求短期投资收益,民营医院的经营都不能缺乏“战略性思考”而单纯地追求“运营效益”,否则,损害的只能是整个行业的信誉和自身的前途命运!
新时代需要“善的医疗”
由于我国过往特殊的经济体制原因,使得目前还仍然有很多人对医疗的认知还是停留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认为医疗应该是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的,医院应该是不以赚钱为目的的。这就使得民营医院必须要走一条和公立医院不一样的发展道路来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市场竞争情况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经营定位。
陈春花教授说,当你的企业管理大于经营的时候,你的企业离危险就不会太远了。而对于医疗这样一个“关乎生命与健康”的特殊行业来说,我们更要明白的是,没有质量和安全保障的经营是不可持续的,对于民营医院来说,我们需要科学的管理和可持续化的经营,而不是短期盲目的对“经营效益”的追求。
曾经,谷歌公司将“不作恶”(Don't be evil)作为自身公司的一条“行为准则”,而在2018年5月,谷歌将“不作恶”(Don't be evil)这一表述删除,而采用了“做正确的事”(Do the right thing)这一新的说法。有趣的是在2019年5月4日凌晨,马化腾在朋友圈宣布了腾讯“科技向善”企业愿景和使命。从“不作恶”、到“做正确的事”以及“科技向善”,我们可以看出这个社会深层次变化背后企业经营理念的改变,社会大众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了。
彼得·德鲁克指出,“管理的本质,其实就是激发和释放每一个人的善意。”面对新时代政府以及社会大众对民营医院行业的更高期望,民营医院的投资者和经营管理者更应该懂得用我们的“办医”初心、“从医”初心来激发、唤醒我们内心中“善”的力量,及时抛弃过往经营和医疗过程中的“恶”的行为,用我们的善心善意来为患者创造“善”的医疗,坚守长期主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尊重医生、人才,敬畏生命,抓好学科内涵建设、做好医疗质量管理,用“真”的技术、“善”的管理和“美”的服务来赢得社会大众的信任与认可!
作者:元辰 时间:2025-11-21 14:20:26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小灵 时间:2025-11-21 08:46:53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元辰 时间:2025-11-19 14:15:20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小灵 时间:2025-11-19 11:58:06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元辰 时间:2025-11-18 17:10:03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小灵 时间:2025-11-18 10:37:35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