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郑州有幸参加了社会办医价值峰会,收获良多这里分享下几点心得,如有差漏,欢迎补充。
一、民营医院融资更加便捷,或将会出现上市潮。
随着港交所上市制度改革及随之而来的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红利,今后A股和港股都成为了医疗企业理想的上市渠道。
国家有非常清晰的一句话——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但钱从哪里来?一类是大集团、央企、大财团来投资,另一类就是去资本市场找,鼓励向社会找钱,向社会资本去要钱。
今年,海吉亚医疗、宏力医疗正式在港股挂牌上市,中国口腔医疗、国丹健康赴港IPO,三家眼科集团——辽宁何氏眼科医院、华厦眼科医院和成都普瑞眼科医院赴创业板IPO,温州康宁医院、美中宜和启动A股IPO。
重点:创业板注册制放开之后,甚至包括未来主板注册制放开之后,为医疗服务企业从产业的一级到二级上市,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融资渠道。
二、“双循环”背景下民营医院想上市,投资人关注哪些?
社会办医要积极寻找新路径,从原先以社保为核心的支付体系,要变成社保+商保+慈善互助保障体系,寻找新的大健康发展模式。无论做基层医疗专科还是区域性连锁医疗集团,只要提供的服务适当,技术可复制,或者疗效满足适用性、可及性,都可以在未来资本市场获得很好估值和溢价。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如何判断一家民营医院的发展潜力?今年国家提出“双循环”政策,医疗服务是内循环一个很重要的一环,是一个强内需的板块。医疗服务领域目前投资者最关心两个点:第一是这个医疗服务资产是否具备一个成长空间,精细化管理、人才建设情况。第二是营利能力。营利能力体现在几个维度上:包括毛利率、成本管控、费用、销售管理。一般认为,单一民营专科医院如果具备比较好的成长潜力,具备比较好营利能力,在二级市场就会比较受资本欢迎。
三、如何选择上市渠道?上市前做好哪些准备?
民营医院想上市融资发展可以重点通过港交所、深交所的创业板,以及未来推进注册制改革后的主板。创业板标准相对宽松,标准一要求企业最近两年净利润为正,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标准二要求企业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标准三要求企业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以上三个标准只要满足其一即可。
民营医院上市前还要重点关注主营业务合规性、医疗纠纷、物业合规性、非营利性医院运营模式、互联网医疗合规性等法律问题,以及收入确认、长期资产的权属、药品库存的进销存管理和成本确认、员工社保的足额计提、税项的处理等财务问题。
以上是我的一点收获,最后感谢主办方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分会、华夏时报社、水皮杂谈、新医界、新医云学苑。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5-03 17:16:52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5-04-30 17:10:1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4-30 16:58:39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30 15:36:5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5-04-30 11:04:3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曾思远 时间:2025-04-30 09:55:47 文章来源: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