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开重疾险的“盖子”,里面该赔的钱都赔走了,保司、产品不知道用户治疗费够不够,有没有接受治疗,又是怎么治疗的。医疗险正在筑造“底子”,等这“底子”结实了,“盖子”就要换到新坛子。
医疗险“底子不好”,或者说“没有底子”
首先,应急能力不行。医疗险产品设计主要困难是接受“带病投保”,这限定了被保人群。运营主要困难是那些“急症”说来就来,这限定了承保运行。因此,需要想办法把“急症”改造成“慢性”或“相对慢性”。保险要借用医生对患者的一句话:你为什么不早来找我呢?
患者答:因为我对买保险没意识、没习惯、没想法,我更不了解保险有健康管理、疾病管理。保险能怎么办?借用养老、长期护理领域的热词“保险保障”,医疗险可将健康管理、疾病管理纳入服务保障范畴,提早介入、发挥作用。服务本来是后卫,现在要司职中场、锋位。
其次,容易水土不服。保司、TPA做医疗险,虽然是同业竞争的“鲶鱼效应”所迫,也是响应国民经济内循环、需求侧改革呐。相比重疾险,医疗险是消费降级、服务升级。做医疗险是为了多干事、少赚钱,是健康中国的逆行者。如果不是这样,医疗资源高举双手放炮欢迎。
医保、商保的医疗险,都必须保持一定程度的运营宽松,否则,便利可及就舆论四起。医保胜在大而不倒、逐步变强。商业医疗险一手拿健康管理、疾病管理做胡萝卜,一手拿“无依从不续保”做大棒,但依然杜绝不了骗保、赖保。条款严厉也没用。意外无节操,只能有限保。
医疗险“做好通道”,或者说“做好平台”
首先,保险是通道。从服务方面,做供需匹配、成效。从保险方面,做支付通道、模式。积极地,看美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经验与创新,大多从服务方面抓新意、流量契机,再过渡到保险支付、包装。消极地,国内医疗险真去做好用户健康管理、疾病管理了,也发现了问题,在目前可能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使代理人成功丢失一名潜在客户,使核保环节多一份拒保。
诚然,按消极逻辑链条继续走而不改变,就越来越不利。如果按积极逻辑链条去布局探索,有可能赢得更大回旋余地。为此,保司、产品去投入服务资源、产品设计、运营管理,也面临经营利得有积累、可持续的挑战。星辰大海,看似坐标,但一旦浸入其中,也可能会黑洞迷失。
举例:滴滴网约车的发展史,先有“服务”,形成一定流量契机,自然出来“支付”,即每订单如何定价能兜住成本、利润,成了。美团网约车的模仿史,先打红包雨,相当于从烧钱“精算”下海,包抄“服务”红海,败了。保险业值得庆幸的是:用户、监管都认可存在合理性。
其次,保险做平台。要让用户认可“保险+服务”比较好,除了干预时间趁早,空间上必须降本增效。降本增效总是一直要得罪人的,是被动管理。因此,需要支持新价值载体,这些载体拿钱办事,给不愿意降本增效的环节赋能,推动竞争和考核。平台高效必须有活水。
有希望的平台,胃口、欲望都很大,而且还要细嚼慢咽、利消化代谢。平台对代理人赋能,既不能超越发展阶段拔高,也不忍受环节与环节间的明显内耗。存量改革做猛了,可能伤筋动骨。存量改革做少了,必然影响增量市场拓展。中后台们正越来越密切地关注着前台生态。
比如:从关心经营指标进阶到关心具体生态场景。举例:赔付率指标不再是被动跟随市场竞争调剂,而是主动迎合内部各环节管理效益要求。透过赔付率生成的具体生态场景,进一步看清业务经营复杂性、合规程度、合理程度、迭代可能、整体及局部的需求分析,相互赋能。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12-21 10:15:38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蒋小富 时间:2024-12-21 10:15:38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王建中 时间:2024-12-21 10:14:3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12-21 10:11:51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晨晓 时间:2024-12-20 17:01:17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吴启峰 时间:2024-12-20 16:16:06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