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的农历庚子年开年不利,全民牵连受损。危机四伏,大家都知狼来了,转眼过去一年半时间,医美的春天却还没来。
在很多人借这次疫情说事儿的时候,我没有凑这个热闹。因为即便没有疫情的影响,好的依然会好,不好的依然好不了。急、乱、烦、燥,都将于事无补。明者自明,不做野心套路王。从来无招无式,却仍得心应手,这比较符合我的风格。
我把本次分享的方向定在:内观寻勘、求破为立。系统思维、长期主义;恢复心智,实战复盘。只是为了提醒大家,真正的悲悯不是“打劫救市”,真正的智慧不是“指点江山”。
有人说,一个不敢讲真话的社会环境,一定不是一个好的社会环境。《中庸》有讲:博学之, 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引身入局,方能感同身受,剩者为王,渡人更是渡己。
思考死亡,我们是为了活得更好;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这些年为何那么多眼花缭乱的术,却让很多中小企业万劫不复?真正的悲悯不是“打劫救市”,真正的智慧不是“指点江山”。而是引身入局,渡人渡己。
当下卖课程的那么多,为何学习的效果越来越差?
有个朋友圈对“专家”二字的定义是这样的。专家是什么?专,是在各自领域上深耕细作;家,是怀有大家之气、大情怀和大格局。
很显然,今天讲课授业的老师们具备这些品质的并不多,虽然他们有各种自戴自封的光环,却无法掩饰他们内心的虚无和对名利的贪婪。
忽悠的多,真心的少;剽窃的多,真货的少;浮躁的多,潜心的少;动态的多,静态的少。
免费课、公益课,每课必局的圣母婊;视频课、音频课,每播讲的头头是道;营销课、技术课,大师们都赛活诸葛。
门槛低了什么蛤蟆都出来呱呱了。让我想起辛弃疾的一首词: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为何当下“术”仍盛行?而真正懂规律,会讲道法的人却凤毛麟角?
首先,我们要搞明白,何以为“道”?何以为“术”?
术,乃事物发生发展方式方法;道,乃事物发生发展规律原理。以有道治无道,以无道化有道,才是至高。
今天为何“术”盛于各行业,而“道”却鲜见?
个人以为有以下二个原因:一是因为不懂,二是因为不愿。
不懂是因为悟性问题。体悟不到精髓所在,又心浮急于回报,这些人以“术”为赢,因为讲“术”来钱最快。
不愿是因为心德问题。讲的云山雾罩、似是而非、复杂难懂,只要制造恐慌和焦虑,然后编一套貌似专业的理论,抄几个别人偶然做成的案例,就可以行走江湖了。讲太明白了大家就可以辨清真伪,经不起推敲的伎俩,会断了自己财路。
我经常告诫同行,少玩花活,傻子总有清醒那一刻,会刨某些人祖坟的,这个时候还想着打劫他们最后的救命粮。
这种打着免费的幌子贩卖焦虑式打劫,确有点不地道。
过去一个月以来,各地同行不少在借着疫情和复工来博眼球、拉粉丝、囤客户。
购物可以送上门,订餐可以送上门,买药可以送上门,你说这个整形、治病怎么送上门?也让医生上门?那算不算非法行医?
如果预售收钱却不能及时消化需求,那将成为企业负债。医美顾客都是属于非刚需类型,一旦出现要求退款不及时的造成负面,反而会给企业埋下祸根。当年胡雪岩身家千万两白银,却因几十万两的挤兑事件导致家族灾难,事败身死。
因为现金流制约,很多中小型机构生存周期缩短,今年的培训市场需求将会加大。所以大家都到处抓稻草,希望多听点、学点、懂点、用点,好扛过这次天灾人祸,也为很多培训型企业提供了可乘之机,更有不少是跨行跨界进来的,希望能从医美再捡点残羹。
东北的同行说:该解决不了的问题,还是解决不了,该倒闭还是倒闭,培训也不是神啊,交流学习,听听就好。回头还是要老老实实自己干,解决不了的,慢慢解决。
虽然解决不了你的问题,但卖课的却解决了他们的活下去的问题。这就是学员们的贡献,你们的价值。因为他们根本也没想解决你的问题,也解决不了你的问题。
培训的不装神、封神,你会掏钱听他们的培训?把你的钱顺进他的腰包,他就赢了。先把自己不当人,然后再把受众不当人,然后自己就封神了。
有时我看着这些培训的老师都把自己写了这么一大堆的名头,和一大堆的“政绩”,都自愧弗如。看起来不要脸还是有不要脸的好处。
目前不少医美人蠢蠢欲动,这与行业多年赚快钱催生的浮躁心理有关。这些不洗泥的萝卜,都希望自己再趁疫情复工之机割第一茬韭菜。
各种蹭疫情热度的课程,让人应接不暇。假借免费公益的名义,设置了层层陷阱,最后不光收费,还步步为营,逐渐加码,让加入者入套买单。
有曾学习过课程的几个同行反馈:看了一圈培训直播回来了,什么都没学到,有种被忽悠了的感觉。不过看他们的套路,还是挺有意思的,把我们导入别的群,又培训又那啥的,扯那些有用没用的。
鬼见多了就不怕走夜路。现在还有不少人在贩卖焦虑和恐慌,来制造人为的危机,以乱医美老板们的心智,从而达到割韭菜的目的。
所以,最后一道防线,一定要守住。
不要总拿疫情说事儿,疫情只是让行业和企业的生命循环加快,
健康的行业依旧健康,健康的企业依旧健康。
流量大不一定转化大,只能说明你通路多,手段多而已,并不能证明你传播的就一定是心灵智慧,也许只是“借”来的书本知识或者网络知识。
如果不能变现成为财富,就脱离了商业的本质,营销的本质。何用之有?意义何在?
就如新冠肺炎的传染率高,传播面广,影响深远,但你不能说它就是好的。
相同,有些培训机构做线上课堂,靠免费、倒贴、折扣等手段,积累了一些粉丝,总是围绕疫情卖以焦虑、卖以恐慌,然后再卖给课程,从而达到劫他人富济自己贫的生存目的。无非是些换汤不换药的说辞,冠上疫情二字,就成了新话题、新想法,新套路。
诸如:疫情之后如何如何,疫情之下如何如何,等等。
针对这个话题,资深同行、老朋友谢总在弘正道群分享了自己的见解,征得同意后,原文转述:
疫情中的大师和大师的疫情。看医美界和或民营医疗界的社交媒体,像两个平行世界。
一边是基情四射的自豪感。只要按照我们这么讲疫情后业绩肯定爆棚,为什么不来抄作业?哦抄不了啊,是因为你们傻逼你们不按大师的要求做。
一边全是冷笑和讽刺:谁信啊!
按照本人的理解和最大善意主观猜测,大师和我们都是对医美行业或民营医疗的热爱,只是大师们更多把这么源自行业更多信息源加工快餐或鸡汤去兜售,信誓旦旦就差把自己老妈和女儿拿出来站街(假如有的话,他们有儿子都捂得很紧了,自行理解啊)。
本人的理解,行业除了天时外,还有地利的政策,更多是行业内人员的互信、团结、互助、忍耐、牺牲、彼此提携、彼此守望、彼此照顾。这里面是需要有泪水,有勇气,有信念,并齐心协力才能把这行业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
但作为一个新型的行业,包括莆系的过去,这里也有愚蠢、颟顸、冷漠、虚荣、悲惨、绝望、粗暴、自欺欺人、文过饰非、掩耳盗铃。它们是这整个之前温州皮鞋和电器发展篇章里不可剥离的一部分,但我们能做更多急功近利和一夜暴富。
这年头,很少会能对政府、社会、顾客讲这故事,即使有意愿,也没有能力,更不愿意—太浪费时间啦。多年来,大家被教育得只会讲一个故事,一个只有自我膨胀和暴富元素的故事。就像那个看起来是笑话的石狮一样:对着一帮Tony和把品牌包放在特别显眼的地方并染发的小姐姐们说:各位总裁,下午好……
所以我们只能看着这滑稽到悲伤的场景,一边是洋洋得意等待他人感恩戴德,一边是不屑地扭过头去吐了口吐沫。
大师们很想对后者说:不不不,我们真的做到了看似不可能的事。大师们需要知道行业究竟发生了什么,资方的恐慌是什么,顾客的需求是什么,这些经验和教训有哪些能帮到大家。大师们也要知道行业经历过的最惨痛的时刻是怎么过来的,我们如何规避可能的重蹈覆辙,更要也要知道好转的过程里可能有哪些陷阱,只有过来人才会遇到。
但这个复杂的故事,并不是一言堂,一份快餐或一碗鸡汤,而是更多的人一起抱团取暖,一起取长补短……
焦躁和恐慌是不能用来换购的,也并不是大师们所臆想的,或许目前焦头烂额的人们中,大师就是其中一个,也不要让大伙或厌倦或恐惧或仇恨地看着大师,再没人理会你在说什么,都是一个鸟样,疫情中大师也是大师的疫情。
疫情发展没有周期性过度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是瞎胡闹。因为局在不停变,只有不变,才能到时可变。否则自己跟着变来变去就迷失自我,还折腾完了最后的口粮。
这就是为何我从开始就不做这种预测性的说辞的原因,今年扎堆发国难财的,扎堆借疫情还魂的,各路大仙各显神通。把一批免疫力本来不高的,用细网再筛去一部分,这个过程周期缩短了。
这场疫灾国难,有人因此牺牲,有人因此成了牺牲品,有人“被疫情”送进了进班房,有人注定因此终生钉在耻辱柱上。
与善与恶,史册都会记住这一笔,即便世人再善忘,历史的天空也抹不去。
所以,我们一直说潮退了才知谁是在裸泳,无论哪个潮,都可以淘出一批裸泳者。
来源:贺华煜先生
作者:凌晓 时间:2025-09-22 11:16:05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小灵 时间:2025-09-22 09:50:40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9-19 11:24:18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9-17 11:45:17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9-16 10:23:23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小灵 时间:2025-09-15 11: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