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基因检测如果是支点,那杆杠呢?(中)

16年01月13日 阅读:11187 来源: 罗奇斌原创

  杆杠的效应


  前Illumina业务发展副总裁Jorge Velarde说过,在可预防疾病的风险中,平均只有20%与基因有关,10%来自于医疗,20%来自于客户之前和现在的环境,高达50%来自于客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我们无法对Jorge的评估做一个验证,但是把健康数据划成不同组分的时候,他的分类是合理的。健康数据包括基因数据、医疗数据、环境数据、行为数据四个主要的部分。这几部分组成了我们的杆杠。


  基因检测作为支点,仅仅使用基因数据组成的杆杠来撬动健康产业是有问题的。


  美国在1994年率先在医疗机构中开展肠癌基因筛检,一年以后英国也开始了全面的基因筛检制度。2002年欧盟超过70万人进行了基因检测,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推出基因检测的国际标准。2005年,美国已有近500万人次接受了基因检测,通过预知和医学干预,使大肠癌的发病率下降了90%,乳腺癌的发病率下降了70% 。


  2006年诞生的众多基因检测公司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之下发展起来的,他们将基因检测产品带入消费者市场。直到2015年,大多数的基因检测公司已经不复存在了,只有23andMe公司在不断通过融资烧钱支撑到现在。目前23andMe貌似开始有营收了,但是和九年前花出去的钱相比,还是杯水车薪。从最近23andMe的部署来看,公司的模式开始发生转变,主要的精力也从基因检测业务开始转移到药物研发模式上面。


  中国从2006年开始基因检测市场化以来,走了不少的弯路。如果仿照美国最初众多的基因检测公司走过的老路来做,基因检测是没有市场的。在国内大众普遍对基因检测不了解的前提下,盲目的模仿23andMe公司模式,最终会面临用户数上不来和市场无法推进的瓶颈。


  国内的基因检测市场为什么会复制不成功23andMe的模式呢?


  主要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个原因,2006年中国的互联网没有像今天这样成熟。移动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仅仅是这几年的时间。电商推动老百姓网购习惯的形成,在十年前是不成熟的。随着阿里巴巴上市,2015年是互联网在中国改变人们生活关键的一年,如果说这是最初基因检测公司无法具备的环境,进入2015年以后,互联网和基因行业的结合能再次刮起一次基因检测的台风。


  第二个原因,中国的地推文化(销售/营销团队)很奇特。美国的产品销售文化已经很成熟,以苹果为例,最初的时候乔布斯既是产品经理,又是销售员。从美国的文化历史来看,这是一个很激动人心的职业。试想一下,你把产品做出来了,然后把产品卖出去,用户的体验反馈给你的那种感觉,这是一个创业文化的形成。在中国出现销售的时候,已经跳过了这个激动人心的环节,直接进入代理销售文化。销售的才能,就是把产品销售出去,往往产品研发过程带给人的体验,已经不复存在。这样的销售文化,造就了中国奇特的营销团队。


  第三个原因,政府和消费者还没有准备好。美国从1996年开始大规模在医疗机构进行基因检测,一直到2006年进入消费者市场,经历了十年基因行业的科普教育,老百姓已经渐渐接受基因检测产品的宣传。中国的消费者对于基因检测产品,更多的是抱有一种神秘和高科技的心态来了解,同时政府内部对于基因检测的应用开放政策一直摇摆不定。从最近CFDA和卫计委的种种颁布的规范和试行条例来看,国家已经慢慢对基因检测的应用进行放开。


  基因检测产品的放开会形成一个杠杆效应。


  基因决定了50%的生老病死。这里不是说基因在健康中是独立存在的50%,而是指基因数据贯通于人一生的健康。谁拥有基因检测产品,谁就是占据了基因数据的入口。从这点来看,部署基因检测产品,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无怪乎众多的生物公司和医药公司都挤破了头要进入基因检测领域。


  占据了这个数据入口,是不是就能宣布胜利了呢?


  不是的,基因检测市场的扩大,是杠杆效应出现的开始。医疗数据、环境数据和行为数据,需要基因数据的有机整合。基因数据作为人的遗传属性,是所有健康数据的基础和出发点。这一步完成了,杆杠也就形成了。


  到了这一步,就差找到抬起”杆杠“的手了。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968阅读

美国PBM返利模式,大概缺少一个返利比例上限听证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5-18 19:20:38 文章来源:原创

1607阅读

自嘲韭菜,医美大会搬起石头砸向谁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4-05-18 19:20:38 文章来源:原创

843阅读

健康档案不值钱,却能从中抠出一副值钱的药学档案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5-18 17:37:49 文章来源:原创

1122阅读

生美与医美融合:全链服务驱动行业升级

作者:李钊 时间:2024-05-17 17:57:51 文章来源:首发

363阅读

从营销的角度看一场主题摄影展......

作者:邵珠富 时间:2024-05-17 17:48:25 文章来源:原创

1150阅读

自2019.8.16以来的集采“短缺药”们,永垂不朽(下)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5-17 17:48:25 文章来源:原创

简介
罗奇斌,奇云诺德创始人。《互联网+》丛书联合作者和《互联网+基因空间》主编。中信出版社《互联网+医疗》联合作者。贝壳社BioMan成员。基因空间微信公众号和基因世界APP的内容主编,同时担任国内多家知名生物科技网站专栏作者。曾在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从事项目研发工作,担任过易科学生物信息学顾问以及“和君医药医疗健康沙龙”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精准医学与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