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我们不该对移动医疗有过多期待

16年05月05日 阅读:8806 来源: 于东炜原创

  4月28日-4月30日,GMIC(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在圆桌论坛《“入侵者”——传统医疗科技的破局之道》中,E药互联网研究杂志总编辑谭勇对话和睦家医疗CEO李碧菁、华康医疗网CEO戴廉、糖医生CEO徐锋。


  传统医疗和移动医疗并非两个独立的阵营,两者正在逐渐融合。一方面,传统医疗机构如医院、器械、制药公司等独立发展自有的线上平台或和平台类移动医疗公司合作;另一方面,移动医疗公司要么选择重资产建立医疗机构,要么和医疗机构战略合作。这背后的共识很简单:医疗服务是一个完整的流程和生态,单靠提供单点服务很难满足用户需求。


  但如此实行下来的困难在于,线上和线下的运营逻辑和发展规律完全不同。无论是丁香园近千万元建丁香诊所,还是医院争相开发网络医院,运营者都把对方的阵营想象的过于美好。亿欧认为,未来能够率先突围的公司,必定是最快完成线上线下融合的公司。这种融合不仅是实体上的,更是思路上的。


  以下为整理本次论坛的对话精华,略有删减。


  谭勇: 我先和大家聊一聊我对移动医疗的一些感想。2014年是移动医疗发展的元年,2015年进入资本寒冬,2016年移动医疗经过了寒冬之后还在大步前行。但这几年移动医疗产品交了不少学费。


  第一,高端医疗纷纷想通过一款互联网产品凝聚高端资源,但事实上,高端医疗资源对于线上平台的凝聚很不够;第二,C端的患者对于线上平台似乎不会付费,也不信任。而患者在线下的付费意愿非常高,好像来一趟医院不开点药就不值一样;第三,移动医疗在医患信任方面做得很差,没有形成医疗改革,被质疑“移动医疗移不动”。因为医疗一是要方便可及,二是要让患者愿意买单且买的起单。


  问题一:我们过去所做的事情解决了什么问题?


  李碧菁:和睦家医疗是一个医疗生态。我们有许多卫星诊所给患者做保健预防工作;有综合医院做进一步诊断治疗和手术;还有康复医院、上门服务、癌症治疗中心等。和睦家给每一个患者匹配一个全科医生,希望跟每个患者能建立长期的信任关系。每个全科医生会给用户提供预防保健和生活方式的建议,一旦生病可以帮助安排专家治疗方案。


  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和睦家的数字化做的很好,每一位患者都会在平台上保留永久电子病历。例如,患者在北京做了CT,到上海治疗的时候也可以调用之前的电子病历。


  和睦家很重视和患者的联系,因此准备推出自己的APP,患者可以通过和睦家线上平台完成预约、看化验单、结账等步骤,完善整个医疗生态。


  戴廉:医疗行业的痛点在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华康医疗主要解决的是看病烦、看病难这一块。


  第一点,关于看病烦。2012年,华康医疗首先是对接挂号平台;2014年,开始深度对接一些三级医院的系统。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对接了一千多家医院的挂号号源,能够让患者从挂号到院内的缴费,到取报告单等都可以通过一款APP完成。


  和单个医院的APP不同,华康医疗可以把不同医院的院内流程的优化通过一个APP实现。经过这样的改变,我们发现通过在线走完诊疗流程的人是在不断上升的,从而也推动了医院的无纸化办公和减少线下排队。


  第二点,关于看病难。看病难的症结在于:医疗资源总量严重不足、医疗资源结构性失衡明显。很多人把分级诊疗当作打破结构性失衡的灵丹妙药,但到底应该怎么实现?


  华康医疗做了两方面的探索:一方面是机构和机构之间,帮它进行分级诊疗。原来的一些医疗集团/医联体很多,但十分松散,且号源数据和诊疗数据难统一。华康医疗将诊疗数据中的心电数据、病理数据和病例数据打通,便于机构之间开展分级诊疗。


  另一方面是在医生之间搭建协作网络。要想解决基层诊断能力不足,就要对基层诊断能力做医疗服务输出,把上级医院的医生和下级医院的医生构成在一个协作网络里。华康今年会推出几百个大咖工作室。这些大咖工作室会从上到下把单个病种的医生串起来,通过会诊、病例的讨论帮助基层的医生提高诊断能力,让病人留在基层。


  徐锋:在过去,整个医疗体系或者是整个医疗结构下解决问题都是围绕疾病去做治疗,比如说手术、开药、检查。基于慢病的管理和预防或者诊后的一系列的饮食运动方面的管理基本属于一片空白。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很多慢性病患者到医院只是为了续开药品,在医药分家、分级诊疗的前提下,这些慢病患者是否能在基层就获得很好的管理,这就是糖医生做的事。


  糖医生正在构建一整套慢病管理体系,医生在见到患者之前就能够了解患者的各项信息、个人数据以及他的病史、病历的情况,见面后医生可以很快判断。患者离开医院之后也可以随时关注患者的病情和情况,享受到医生的服务。


  从2014年7月份上线到现在,糖医生的注册用户量在150万左右,活跃用户每月超过15万,用户黏性较高。糖医生正在打造糖尿病患者一站式服务平台。第一,直接对接部分地区的社保或者医保,患者可以直接在线下单,药品即可送到家。第二,用院外的健康档案帮助这些患者实现从社区到三甲医院的转诊的过程,给三甲医院输送有质量的患者。


  问题二:这两年你认为移动医疗等新模式,对大领域造成哪些变化?


  戴廉:移动医疗变得越来越不像移动医疗,这是当前最大的变化。2011年前后由于智能手机出现,我们把网上轻问诊定义为移动医疗,但是实际上移动医疗定义非常丰富,有平台型的也有有垂直型的。


  这两年更大的变化是平台型的公司越来越向传统的行业渗透,和医生集团对接,去开诊所,去号称做中国的凯撒,去做保险,形态会非常地多元。怎么理解这种多元?也许是有一个趋势叫从移动医疗到互联医疗。因为当移动医疗想要创造更多价值的时候,就需要有不同的手段更多去融入医生和患者不同的使用场景。所以无论怎样变化,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大家围绕自己的用户去做更深入的探索和对接。


  李碧菁:首先我很同意“光有线上或者移动的是不足够解决很多问题”的说法,必须得有医生和患者最终要见面才行。不过有很多新的移动手段也是我们的和睦家在用的,会增加病人的方便。


  谭勇:在去年年末的时候我们做过一场大讨论,就是移动医疗。我们最后讨论的结果是移动医疗很难以承受全社会的期待。因为大家对医改、就医体验极度不满意,所有人都期待有一款移动医疗产品能把自己的问题全解决,但这很难做到。


  对于今天的话题我想到了三点,第一个是我们说的互联网的手段和思维;第二个是科技,因为医学本身还是技术,是一个技术导向的,比如说现在很活跃的液体活检、基因检测,这些新技术一定会带来颠覆性的革命;第三方面就是政策,比如说在中国还存在着医生自由执业这样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充分地解决。


  移动医疗可能都在开诊所,所有的产品最后都要对接支付方,也在和医生集团开展广泛的合作,甚至也在做风投,很多大的平台公司在做投资,要去投小的移动医疗。我期待所有的人能够给特点更多的宽容,因为只有在这样一个好的环境下面,才能有真正帮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的产品出来。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309阅读

医美的伪创新、假破局,障了谁的眼?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4-05-04 14:47:41 文章来源:原创

289阅读

保险业自建或不自建医院,都要重视导流原则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5-04 14:45:01 文章来源:原创

172阅读

公立医院公益性导向与三医联动式运营,互为“体”“面”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5-04 14:44:31 文章来源:原创

3868阅读

2024,医美人在“狂飙”!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4-04-30 17:21:55 文章来源:原创

2360阅读

村医外出,叫妻子“搭把手”,被罚款一万二:罚完后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4-30 17:09:54 文章来源:原创

3818阅读

章铭老师等,对集采、医改的贡献不可磨灭(上)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4-30 16:58:46 文章来源:原创

简介
于东炜,亿欧网移动医疗分析师,长期关注移动医疗等相关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