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精准医疗在临床上的盈利状况不如预期

16年06月03日 阅读:8758 来源: 张兴原创

  何谓“精准医疗”?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对症下药。对症下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过去多年的临床经验显示,同一种化疗药物对同样的癌症病人却有不同的疗效。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背后主要的原因在于病人之间个体的差异,导致这个差异的因素可以是内在的(如基因的差异),也可以是外在的(如环境的不同)。为了提高治疗效果,这就要求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前需要更全面、深入的分析每个病人的情况。


  为什么现在精准医疗突然爆红呢?精准医疗是一个交叉学科,而其涉及到的各个子领域的技术已经发展到了较为成熟的阶段,整个行业开始要进入爆发期了。近年来,基因测序等技术手段的成本大幅降低,而大数据分析技术日趋完善,这使得大规模临床数据的获取和分析成为可能。


  例如,2015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美国政府将大力发展“精准医疗”(Precision Medicine),并在2016财政年度拨款拨款2.15亿美元的科研资金。其中,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获得1.3亿美元,针对心脏病、糖尿病、抑郁症等多类疾病;同时,国家癌症研究院(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获得7000万美元,用于癌症基因组研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计划利用政府资金建立一个不少于100万病人的数据库,通过大数据分析来搞清楚每种疾病和病人各项内外因素的关系,以及不同疾病之间的联动关系。


  当政府以及投资机构大量的资金涌入后,催生了一大批以精准医疗为口号的创业公司,其中尤以基因测序为手段的前期检测和数据分析项目为多。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基因测序和数据分析仅仅是精准医疗模式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前期的辅助手段;“落地”还得靠后期的药物治疗。那精准医疗作为一个整体(前期检测加后期治疗),在临床上是否是一个高盈利的模式?


  这里我们不妨分析一个“精准医疗”和“不精准医疗”正面竞争的实际案例。


  2014年美国FDA针对肺癌病人批准了两个利用肿瘤免疫技术研发的新药,一个是Merck(默克)的Keytruda,另一个是Bristol-Myers Squibb(BMS,百时美施贵宝)的Opdivo,二者获得批准的时间前后相差仅7个月。


  Merck在Keytruda尚处在研发早期时就决定未来该药进入临床时将采用精准医疗的模式。Merck认为该药对于肿瘤组织中表达PD-L1蛋白(常见的immune checkpoint之一)的病人具有显着疗效。因此,Merck开发了配套的PD-L1蛋白检测。在临床实验中,Merck也仅在表达PD-L1蛋白的病人中进行了药物试验。Merck认为这会加速临床实验的速度,并且实验结果也将更加有力,可以在肺癌药物领域赶上BMS。


  按照Keytruda的精准医疗模式,医生在用药前会对病人的肿瘤进行采样,送到第三方机构对样品中的PD-L1蛋白(常见的immune checkpoint之一)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阳性的病人即可使用Keytruda。在美国,第三方机构对PD-L1蛋白的检测一般需要3-5天时间(不含样品寄送时间),美国政府提供的医疗保险只报销89美元。


  BMS在Opdivo的研发过程中也打算将来在临床上采取精准医疗的模式,也开发了配套的PD-L1蛋白检测。但是,BMS在初期的临床实验数据中发现Opdivo对于不表达PD-L1蛋白的部分病人也有不错的疗效。BMS立即作出了策略调整——放弃精准医疗模式。在后续临床实验中,BMS在各类肺癌病人中进行了药物试验。最终,FDA批准了Opdivo可用于所有肺癌病人,而其配套的PD-L1蛋白检测仅作为补充,不是用药前必须的环节。


  虽然临床上并没有对Keytruda和Opdivo两种药的药效进行专门的临床对比实验,但是医生从临床用药情况来看,认为二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是基本一致的。


  但是,两种药的销量却天差地别。2015年,BMS的Opdivo的全球销售额为21亿美元,而Merck的Keytruda仅为5.66亿美元,相差近4倍。


  造成这巨大差异的原因众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临床接受度不高。许多肿瘤科医生,特别是在非科研型医院工作的医生每天看诊的病人数量非常大,每个人的病情各不相同,医生不愿意还要先进行检测、过几天再复诊、开药。相反,医生更喜欢Opdivo这种无需额外检测即可使用的药物。美国Duke大学医学院肺癌专家Jeffrey Crawford教授认为目前大部分病人都使用Opdivo,因为不可能对每个病人都进行用药前的检测。


  不过,也有业内专家认为,目前在研的许多免疫肿瘤药物都有配套的检测,未来保险公司为了控制成本、提高疗效,应会不断要求制药企业提高药品的“精准度”。


  总结:


  精准医疗在临床上的“落地”效果不如预期。更精准的药不见的能卖更多的钱。


  精准医疗是否能成为临床上的主流,非技术因素扮演了同等的重要作用。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3392阅读

2024,医美人在“狂飙”!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4-04-30 17:21:55 文章来源:原创

1313阅读

村医外出,叫妻子“搭把手”,被罚款一万二:罚完后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4-30 17:09:54 文章来源:原创

3373阅读

章铭老师等,对集采、医改的贡献不可磨灭(上)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4-30 16:58:46 文章来源:原创

3363阅读

国家医保局“开门问政”DRG/DIP支付方式改革迎来“东风”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4-04-30 13:58:47 文章来源:原创

4734阅读

三明年薪制实际情况公布,矛盾或不少、存量再改革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4-30 10:22:32 文章来源:原创

593阅读

风雨医美路,一个人的长征。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4-04-30 10:19:20 文章来源:原创

简介
博士,曾担任美国硅谷Fenox Venture Capital合伙人(Venture Partner),专注于医疗器械、医疗软件、纳米技术、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等高科技领域。其负责投资过的项目包括AnalyticsMD(医疗大数据分析)、Sensely(远程医疗)、Kyulux (OLED蓝光发光材料,与三星、LG合投)等。张兴博士先后在哈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从事纳米材料研究,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