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管理是一家。无论什么企业,其经营管理的工作都是相似的,但管理的理念、手段和制度等各有各的不同,即我们说的管理的个性与共通性。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的管理思想中一个重要的论断就是,“管理要解决的问题有90%是相同的。”他认为,在所有组织中,不同的只有10%,这10%需要适应这个组织特定的使命、文化和语言。换言之,一个成功的企业领导人同样能领导好一家非营利机构,反之亦然。
天下没有永恒的企业,但有永恒的管理,诊所管理也是如此。下面是几个相关的小故事,送给大家。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希望对大家也有那么一丝丝小启发。
一、《一家餐馆的破灭之旅》
有一个周先生开了一家餐馆,生意很红火。一天,他的朋友来吃饭,看过他的菜谱说太单一了,应该增加点别的特色。周先生觉得有道理,便问该搞什么特色,朋友建议他搞米粉。于是周先生没经过市场调查,便购买了大量的米粉。后来,又有人建议他做魔芋,他又购买了大量魔芋,还特意请了两位有专长的师傅。
结果你猜怎么着?餐馆的客源大量流失,营业额急速下降,储存的食物过期的过期,发霉的发霉,员工工资也有减无增,很快濒临倒闭的风险。
编语:
周先生的餐馆开在写字楼周围,客流以忙碌的白领为主,而这些白领们就是喜欢吃些家常便饭,简单可口的大众菜最适合他们,所以餐馆以前的菜色正符合他们心意。可是经过周先生一番武断的作为,便失去了这个服务的优势,自然就削弱了存在的价值。
紧密结合实际是管理一个较为鲜明的特征。任何不建立在实际基础上的经营理念终归都将是无效和无用的。我们应该因人因时因地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并付诸阶段性实施,比如诊所的广告营销。才不至于如上面的餐馆那样,最终面临倒闭的风险。
二、《诚心诚意得好报》
从前有一家酒店老板在门口贴了一张招贴:“本店以信誉担保,出售的完全是陈年老酒,绝不掺水。”
他的同行也在门口贴了广告:“敝店素来崇尚诚实,出售的一概是掺水百分之十的陈年老酒。如不愿掺水者,请预先声明,但饮后醉倒概与本店无关。”
这两家酒店的竞争结果是,那家承认“掺水百分之十”的酒店远比声称“绝不掺水”的酒店生意兴隆。可见,诚信能得人心,得人心者则得天下。
编语:
上面的故事是否也打动了你,对于诊所来说,更应该讲究诚信。诚信是立身之本,也是任何企业的立足之本。有诚信才有沟通,有沟通才有活水,有活水才有活力。海尔集团总裁曾说过一句话,“我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宁可失去所有的财产,也不愿失去信用。”
诊所经营,表面上比拼的是面积、位置、广告、价格,背后则是疗效与服务性价比的较量,最根本的还是诚信的比拼。
所以在诊所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应对内对外都要实施诚实守信:对内,管理的起点是员工的利益,员工满意了才会有患者满意。而诚信正有助于激发员工的敬业爱岗心,从而自觉主动服务患者,给企业带来生命活力。
对外,自是不用说。诚信能够形成巨大的吸引力,为诊所创造发展机遇。想想老百姓本来就生病了,谁想把用来治病的钱去打水漂。治好病是你给予患者的慈悲,而钱没白花,广而告之是他们给予你的信任。所以那些采取非法营销手段,发布虚假广告的行为,不叫营销,而是自欺欺人地在往脸上贴金,最后只能是自尝苦果。
三、《施与即是拥有》
一位老禅师在院子里种了一棵菊花。第三年的秋天,院子成了菊花园,香味一直传到山下的村子里面。凡是来寺院的人们都忍不住赞叹:“好美的花儿呀!”
一天,村子里有个人开口向老禅师要几棵花种在自家的院子里,老禅师答应了。他亲自动手挑选开得最艳,枝叶最粗的几棵,挖出了根须送到了那个人的家里。消息很快传开了,前来要花的人连接不断,不多时日,院子里的菊花就被送得一干二净了。
弟子看到满院光秃秃的凄凉景色,就忍不住地叹息道:“真可惜!这里本来应该是满园菊花,满院飘香的。”
老禅师笑着对弟子说:“你想想,这岂不是更好吗?三年之后我们就能看到一村菊花,闻到一村菊香!”
编语: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要学会施与,尽管这个世界存在欺骗,但施与仍是最美好的行为。当我们施与别人的时候,不是付出,而是拥有更多。
对于诊所来说,良好的医德就是一种爱的施与(大家肯定比我清楚)。耐心、关心、贴心、诚心、用心……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抱着必须治好和缓解的理念治病,肯定会得到想不到的回报。
另外公益活动也是一种美好的施与。诊所也是社会的一份子,既然享受社会的馈赠,就要相应地回报社会。如开展义诊、医疗救助、扶贫济困等,给予社会正能量的爱,那么社会也必然回报我们更多的感恩、祝福以及其他意想不到的收获。
“现代公关之父”艾维·李不是说了么,公益是企业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凡是有利于公众的事业,最终必将有益于企业。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公益活动要根据诊所自身,联合实际情况阶段性实施,避免带来不好的影响。
四、《每个人都有他的价值》
去过寺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落四,没有好好地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铢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从此庙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编语: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价值,只是看你是否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就是一个经营者所应具备的用人之道。诊所管理也是如此。
就个体本身来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是在职位分配中,“因人而异,人皆完人”。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每个人的优点,并懂得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因人而用,把他们放对了位置,而不是简单划一地指挥,那么无论什么困难的任务,都能合力解决。
当下,我们处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存在更多的是合作关系,以一颗公平的心,以一双智慧的眼,去发现,去协调,共谋发展,才是明智之举。
五、《卖草帽》
这个故事大家估计小时候就听过,说得是卖草帽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在树下卖草帽,不料被树上的一群猴子把草帽哄抢去了。这个人急中生智,想到猴子有模仿的习性,就将头上戴的草帽取下来,扔到地上。果然,树上的猴子都将草帽纷纷地扔了下来。
后来,这个人的孙子也来到树下卖草帽,同样遭到树上猴子哄抢。孙子想到爷爷的方法,他也将头上戴的草帽取下来,扔到地上。但是,没有一只猴子把帽子从树上扔下来。孙子无奈地望着树上的猴子,心里纳闷:“爷爷的这一招怎么不灵了?”这时,猴群中有一只猴子下了树,对孙子说:“不是只有你才有爷爷的。”
编语:
第一次读这个故事是想笑,第二次读就笑不起来了,第三次读,就是沉默加沉默了。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必然抵挡不了大浪淘沙。
相关人士表示,“不管是做什么行业,要想更好地发展企业,就必须要有敢于创新的精神,企业有创新才有未来,才能不惧竞争市场上的风云变幻。”
例如,当今的社会已经被信息化彻底改变了,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它也正在颠覆和彻底地改变着社会经济与商业模式和业态!这已是一个必然的趋势。那么对于诊所来说,就应与时俱进,积极创新,突破自己,才能更好满足老百姓日益不断变化和增长的需求,才能为自己增添竞争的筹码。
至于怎么抓住时代,以前已经说过太多,就不说了。反正起码要让“挂号、排队、取药等候时间长,看病时间短”的老问题,成为过去。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3-12-08 17:27:16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许伟明 时间:2023-12-07 16:32:1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田登峰 时间:2023-12-07 08:44:46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齐厄 时间:2023-12-06 16:58:47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杨朋杰 时间:2023-12-05 16:47:3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张磊 时间:2023-12-02 20:48:26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