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构思一篇新的文章,希望能够重新定义下何以为“医美大机构”。对此与几位资深同行做过私下交流,发现大家对此的看法不一,这是个很难界定的问题。
观点1:中国医美就没有标准,只有医疗质量有标准,诊所,门诊,一级医院,二级,三级,专科等。
观点2:营业面积在5000平以上,科室整外、微整 、皮肤、口腔齐全,执业医师在10人以上,护理人数在30人以上,从业人数在200人以上,初复诊门诊量达到5000人次,营业额在8000万以上,有着比较规范的人才入职门框,较为正规医疗质量管理层次、循序渐进的重点科室打造,以及风控能力。如果正常的话,一个省会也就2-3个,地级市1个左右。
观点3:现在都是还真没有一个真正的标准去定义,有以资质,有以品牌加盟或者直营,有以单体医院营业面积!我个人认为所谓的大机构都是广义的相对论吧。
观点4、很多大机构其实都是连锁经营管理的,具有完整的体系化组织、系统的供应链管理、注重的利润空间和市场占有率,实力比面积重要。
观点5、我个人觉得还是以医院资质及医疗全面体系(包含:医疗基础设施,医疗项目完善,医疗病案管理及医疗流程管理)作为参考标准。
从2018年开始,医疗开始扎口袋式的市场监督管理,紧箍咒逐渐给行业人戴上,下半年就更加明显了。2019年开始,挣快钱的模式会逐渐被洗牌,这是必然的趋势,再不清理,势必作茧自缚。我也曾不止一次的告诫,这个挣快钱的模式会逐渐被替代或取缔。
2019年上半年医美行业将面临的局面是:有经验的会死于自负;不行动的会死于无知;做渠道会死于利润;做直客会死于成本;有结构的人会翻身;会坚持的人会笃定;不瞎折腾的人会突破,吸引顾客上门量的人得安全。
医疗行业规范化深圳先行。
2019年1月17日的《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深圳市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监管及整顿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第十三条,关于开展医疗美容专项整治内容如下:
医疗美容不同于一般的疾病诊疗, 属于“锦上添花” 的医疗行为,但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引发的医疗纠纷较多,近年来也发生多起严重人身损害医疗美容案例, 针对医疗美容市场暴露出来的问题,对以下问题进行整治。
一是规范医疗美容医疗机构使用的植入性医疗器械和美容相关药品全流程管理。各医疗机构要建立植入性医疗器械、透明质酸钠、 胶原蛋白、肉毒毒素等相关药品的台账管理制度,明确进货渠道、流向等,并保留相关记录清晰可查,坚决杜绝出现“以次充好、以假乱真” 的行为。
二是严禁医疗美容医疗机构使用未经注册器械开展医疗美容服务。使用来源不合法或未经注册医疗器械存在极大的医疗安全隐患,坚决杜绝使用未经注册或走私进口医疗器械开展医疗美容行为,切实保障购置医疗器械来源合法、资质齐全。
三是严禁医疗美容医疗机构违规介入消费者“医美贷” 等消费类贷款的行为。医疗美容机构不得向任何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推荐消费者通过消费者贷款方式开展医疗美容项目;医疗美容机构在接受消费者贷款过程中发现可疑非法贷款行为的要及时向辖区公安部门报案并将线索报我委扫黑除恶办。
2019年将是深圳医疗严打年。很多大机构都依托分期保证了现金流,如果分期停了,会生存艰难。很多小机构依托分期生存,如果分期停了,会死掉一片。
很多生存方式,都可以解决活下去的问题,关键是不同时期用不同方法,每一种方法的本质性问题以及生命周期研究透,就可以游刃有余了。
李承鸣总表示:很多行业都有时代助力的产物,分期贷也可以理解为医美行业的时代产物,历史使命已经结束罢了。
2019年下半年,能从概念、激情、名声、地位的虚幻世界里走出,进入品相与现金、营业额与利润、销售与债务的金字塔数字沙盘的人会越来越多。明白财务数据是真相,理顺品相是王道,注重顾客体验是信心。所有这些归纳为项目思维,转化逻辑的落地。
做医美咨询培训的丁老师介绍,我给好几家做了这些,要求他们必须招聘个原来在公立医院干过的有经验的人过来做管理院长,病案管理做好了,客户纠纷处理就不是乱象赔钱的问题了。
这是解决中层医务管理的问题,但是很多老板意识不到这个玩意的重要性。其实他们一是不懂,而是自负,细节做好了,这叫有备无患。这是人性的问题,很多人以为自己开个机构,做了老板就牛逼哄哄了,其实才是苦难的开始而已。真正经营好一家医美机构,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见证了很多医院,客户非手术问题的纠纷,最终只好以赔钱妥协!可悲呀!医院管理的系统性、专业性,是很多新入行的或者还靠经验活着的老板,经理人们认识不到的。
很多机构医疗病案管理做的很差,注重技术的医院一定会做病案管理,小机构根本不会,也不懂。主要是小机构的老板们没有经历过洗礼,都是半路出家。医疗不能用边缘化的侥幸心理来做,要时刻保持高端的警惕感,做医美八个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近两年来,我用的自己的顾问式经理人管理模式进行市场切入,从内部开始梳理的整套体系。很多机构内部都不完善,流程管理混乱,人员素质不一。
先给医院做流程管理,把细节做到强迫式,再做业绩提升。在医院每个岗位基本上都熟悉,不管是医美还是专科,我们知道哪个关键是需要的,不管一切搞营销,结果客户进来了,留不下来,留下了服务跟不上,流程管理不到位。
内部经营各部门及岗位不能内外衔接上,做到无缝式对接。所以前端来再多客人,都是到了就完蛋,客人越多,机构越忙乱,越低效。
人力成本逐渐会提高,尤其是社保和税。“计划招聘”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都想“计划招聘”,这需要不同机构做不同的人才战略,同时还要有严格的执行标准,目前很多企业是缺乏这个的。
要么人力资源专业,要么总经理负责任,还得有强大的培训能力。目前国内医疗机构有强大人力资源的企业并不多见,尤其是医美机构的,高端岗位或重于销售岗位,都是老板或经理人直接面试。
很多机构的培训系统都不完善,各岗位能够进行培训资质的中层管理都不具备。所以,执行起来还是难度很大的。说句不好听的,一些经理人们、高管们,他们还等着别人去培训呢,你还指望他们有那个能力去培训下面人?
说来说去,咱们这个行业还是太年轻了,这又把大部分的人搞的太浮躁,有职位要待遇而有实在能力的人太少。
招聘网的欧阳表示:我专业做整形招聘8年了,整形行业人力资源目前是原始阶段,90%整形医院不规范,甚至没有人才储备的计划,导致招聘成本十分高。尤其是中小整形机构,一缺人就到处乱投医。
而很多整形求职者,尤其是主治以上的整形医师就地起价,导致行业薪水高到了离谱状态。老板虽然不愿意,但是被迫接受。
最重要的是,我们这个行业没有一个评测标准。大概的标准都没有很多整形医院人力资源体系简直是乱糟糟的,十分粗暴,招聘方式和面试人员都不专业。
目前很多人是职业技能与薪酬不成比例,医美行业的一些岗位薪酬相对其他行业,一些甚至高的离谱的。目前医疗机构里面,合格的人力资源总监几乎没有,都变成了个招聘文员而已。
行业的畸形扩张,懂不懂行的都开始做医美,导致人才供求严重不均衡。所以,求大于供,人力市场天平就不存在平衡,一边倒向人而不是机构。
有同行表示,我这边现在有60多家整形医院下了订单要整形主刀医师,做鼻综合等手术, 5万一月在成都连个小刀都招不到,成都普遍10万以上。云南等地区飚到了20万一个月。做的手术,看到都要笑,别人还几十万一个月太厉害了。个别会吹牛X的,没名气都能到20-30万,比那些60来岁经验丰富有名气的还要得高,关键还有人要。
这些要离谱价格的都不会长久,高居不下甚至高居还要上涨的人资成本,会让大批没有自己医生的企业吃不消。要么找飞刀,要么就得压缩其他资源项。
整形行业还有个怪癖:不入职先试刀。我已经见过几例试刀把顾客做坏了的情况,大家觉得这个怎么处理好?见过一个医生进某医院不到1年,工资不到10万直接到20万的吗?
再过三五年,吃过亏的资本该走的走,行业肃静了,也就趋向于供求平衡了,医生价格也会降低下来。
欧阳介绍说,2018年已经开始倒闭潮,我现在6000多家整形医院客户,已经有2000多家不招聘或者直接倒闭或准备倒闭死撑。
市场永远是存在的,生存环境变差了而已。怎么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中求的生存,才是关键。大机构与小机构的抗压能力不同,生存方式不同。大机构有大机构的苦,小机构有小机构的难。如何让行业、让企业、让投资人、让经理人、让员工、让消费者,健康地活着,是我们要研究的方向。
2019年,我们要更加尊重作死的企业,他们的倒下,给行业、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他们的填坑,为我们铺平的道路。
业绩要,利润也要。二者保证,才可活路。只谈业绩不谈利润,那是耍流氓。一个企业健康与否,不能只看业绩多少,也要看利润率如何?没有持续盈利能力,再大的机构也扛不住风浪。只要流水,不谈利润的经理人,已经过时了。
所以,2019年的重点方向是用实战的方式,研究大机构如何破局和小机构如何生存。大机构文化建设做加法,人力资源、广告营销做减法;中小机构人力资源、异业联盟营销做加法,项目产品做减法。保证现金流的同时,利润率也是更重要的考核指标,如何科学、合理控制运营成本,降低损耗,是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作者:蒋小富 时间:2024-10-02 18:00:18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蒋小富 时间:2024-10-01 21:12:2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张民 时间:2024-09-30 08:59:37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4-09-29 11:12:21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蒋小富 时间:2024-09-28 20:45:5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齐厄 时间:2024-09-27 17:14:00 文章来源: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