誉方医管创始人兼首席咨询师:秦永方
医改十年路漫漫,誉方医管紧相伴;绩效探索量效能,积分管理纳均衡;绩效阴阳五行辩,医疗行业特征显;绩效研究苦公关,实用实效塑品牌。
2023年,出生于1963年生育高峰的一代人进入老龄化,人口老龄化加速的现实不可逆转,医疗消费需求也将持续提高,如何让有限的医保基金能够为老百姓带来最大化的价值,向价值支付买单成为医改的关键,医改是最大的民生影响到社会和谐安定,决定了医改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用中国特色破解医改难题成为政策的首选,20项医改大政,赋能医院绩效变革升级,对医院绩效带来重大的影响和冲击。
10、医用耗材治理政策
2019年5月29日,中央深改委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治理高值医用耗材的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国办发〔2019〕28号《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发布,逐步统一全国医保高值医用耗材分类与编码。卫健委出台《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办法(试行)》出台。国办发〔2019〕3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的通知》颁布。
(1) 中央关注高值耗材治理
《关于治理高值医用耗材的改革方案》,会议指出,高值医用耗材治理关系减轻人民群众医疗负担。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优化制度、完善政策、创新方式,理顺高值医用耗材价格体系,完善全流程监督管理,净化市场环境和医疗服务执业环境,推动形成高值医用耗材质量可靠、流通快捷、价格合理、使用规范的治理格局,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高值医用耗材为何称为“高值”,主要还是心脏起搏器、支架、骨板等医用耗材,成千上万,是相比医用普通医用耗材,因价格较高,被称为“高值医用耗材”。主要是价格高,已经给医保基金带来较大的压力,给医院带来更大冲击,造成患者医疗费用上涨,也被称为“高值耗财” 。
(2) 主管部门出台医用耗材管理办法
国卫医发〔2019〕43号引发了《关于印发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办法》),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办法于2019年9月1日起实施,《办法》共分9章68条,必将推动医用耗材管理的规范升级。提出,明确监管措施。医务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医用耗材监测与评价工作。建立医用耗材超常使用预警机制,对医用耗材的临床使用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应当作为医疗机构动态调整供应目录的依据,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相应临床技术操作资格或权限调整、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等的重要依据,纳入对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考核。同时,将医用耗材购销管理纳入行风建设管理领域,加大对医用耗材管理过程中违反“九不准”规定等行为的查处力度。
(3) 国务院出台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
国办发〔2019〕3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取消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加成,2019年底前实现全部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零差率”销售,高值医用耗材销售价格按采购价格执行。公立医疗机构因取消医用耗材加成而减少的合理收入,主要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财政适当补助、做好同医保支付衔接等方式妥善解决。公立医疗机构要通过分类集中采购、加强成本核算、规范合理使用等方式降低成本,实现良性平稳运行。
《通知》强调,完善高值医用耗材临床应用管理,并将其纳入公立医疗机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通知》要求,完善医疗机构自我管理。建立高值医用耗材院内准入遴选机制,严禁科室自行采购。明确高值医用耗材管理科室,岗位责任落实到人。完善高值医用耗材使用院内点评机制和异常使用预警机制,开展对医务人员单一品牌高值医用耗材使用、单台手术高值医用耗材用量情况监测分析,对出现异常使用情况的要及时约谈相关医务人员,监测分析结果与其绩效考核挂钩。
《通知》指出,完善医保智能审核信息系统建设,加强高值医用耗材大数据分析,对高值医用耗材使用频次高和费用大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重点监控、重点稽核、定期通报并向社会公开。建立定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黑名单”制度,完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信用评价体系。
《通知》明确,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部门联动加大违纪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建立多部门联合惩戒机制,严厉打击商业贿赂、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伪造和虚开发票、企业变相捐赠等行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大审查调查工作力度,严肃查处高值医用耗材领域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违纪违法行为。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和应由司法机关管辖的案件,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要加大涉及高值医用耗材典型案例的通报力度,形成震慑。
(4) 绩效要关注高值耗材与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设计
高值耗材往往与高技术和高风险的医疗服务形影相随,在面对高值耗材
治理中,既要防范政策风险,还要充分考虑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绩效需要更加结合病种和医疗服务项目精准设计, 不能因过分考核材占比,导致医务人员接诊“大病”意愿降低,导致推诿患者或转介绍患者,导致医院的品牌和口碑受损,进而影响医院的收益。
总之,伴随着医用耗材治理升级,挤压虚高定价水分实行零加成,反腐压力山大,“以材补医”的局面将会终结“一去不复返”,对医院绩效提出更大挑战。医务人员随着药品、耗材社会补偿逐步消失,对绩效关注度大幅提升。
作者:王杨 时间:2025-04-30 17:04:59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30 17:02:5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段涛 时间:2025-04-30 16:56:5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4-29 16:18:1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王杨 时间:2025-04-29 10:58:27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28 14:40:40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