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很多医院推出了线上预约挂号服务,一是疫情需要,二是医院可以借此突破地域限制,吸引更多患者到院,从而实现增收。
但仅凭预约挂号其实难以实现增收,因为一是号源数量有限,每天能去医院的患者也有限,并不会增加患者量;二是模式单一,很多挂号类平台或互联网医院除了挂号,基本没有可增收项;三是市场饱和,竞争激烈,患者可以选择的医院很多。
靠预约挂号吸引流量,这种商业模式要持续发展,就得增加医疗级的服务,满足用户的治病刚需,提高用户的生命周期价值(即消费额)。
假定:用户生命周期价值=用户生命周期消费频次*用户单次消费价值
我们需要做两件事:
1.提高用户生命周期消费频次
医疗服务并不是一种高频次的需求,大多数人不会没事打开医疗APP浏览。如何让它变成高频次服务的?
增加服务种类,让患者通过移动端与医院或医生建立联系,通过移动端工具来保障治疗方案的执行。
比如家庭医生,用户一家人日常的头疼发热都通过移动端与医生联系咨询,避免不必要的出门,这样必然会增加使用频次,使用户养成在线咨询的习惯,进而养成在线消费的习惯。
比如随访,医生通过移动端对用户进行随访,用户必须通过移动端进行反馈,这样就增加了用户使用移动端的频率;医生给患者开的药或推荐的服务,可以在移动端购买,这样用户打开互联网医院的频次会越来越多,消费也越来越多。
2.提高用户单次消费价值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对于单价高的商品,用户会倾向去线下进行交易,因为线上的不可信。
那么,是不是一旦医院或医生与患者之间建立信任关系,无论该院的商品价格高还是低,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只要是患者需要的,患者都会购买?
答案应该是肯定的。所以,提高用户单次消费价值的症结在于建立医患信任。
比如直播,医生在线教用户如何进行胎教,用户认可医生的专业度,再加上医生的过往案例,用户对医生产生信任。医生在线推荐的胎教产品,用户极易接受。
比如老马买了一期原发性高血压保障计划,医生要按计划经常联系老马,督促他吃药、做检查、做运动,比家人的关心更多,沟通次数多了,老马就会与医生熟悉起来,更何况医生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老马的健康,基于医生的专业度,老马很容易对医生产生信任。如果老马有其他疾病,也会优先咨询该医生,医生向老马推荐用药或其他治疗,老马的接受度也会比对陌生医生高。
以上,如果挂号类平台或互联网医院能做到,通过增加独特的服务提高用户生命周期消费频次、通过建立医患信任来提高用户单次消费价值,就能提高用户的生命周期价值,最终实现盈利。同样,如果医院也能做到这些,就能将线下患者迁移至线上,将院内服务延伸至院外,增加更多的营收机会。
有删减
原文可至公众号《尚医智信THC One》查看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4-23 13:31:2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段涛 时间:2025-04-16 17:38:2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许伟明 时间:2025-03-24 09:34:1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许伟明 时间:2025-03-10 10:41:4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wzch509 时间:2025-03-10 09:55:0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段涛 时间:2025-03-05 16:50:27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