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随访现状
01、诊疗流程的物理隔断
当前医疗服务普遍呈现“门诊手术即终点”模式,患者出院后常面临信息断层与指导空白?。某三甲医院数据显示,仅12%的慢性病患者能在术后获得系统化随访管理,导致30%的病例出现并发症反复?。而门诊患者随访率更是个位数,部分科室几乎为零。这里明师需要说明的是,复诊不等于随访(有的医生会把患者来门诊复诊等同于随访),随访指的是患者离开医院之后,医生所提供的随机(并非全部)访问,以了解患者恢复情况。
02、医疗行为的路径依赖
医生群体存在“重诊断轻管理”思维定式,超过60%的复诊病例需患者自行判断复查时机。某顶级医院3年追踪案例显示,影像报告机械套用模板导致28%的早期病变漏诊。
医生不随访的原因
01、服务意识滞后
很多医生带有非常强的功利性、目的性,认为给患者提供服务必须有偿,只有患者付费了才会服务,不付费可以不服务,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的诊后服务均为免费,导致大部分医院诊后服务缺失。其核心还是医生们没有很好地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没有真正为患者的康复着想。
02、绩效考核落后
医院绩效考核侧重门诊量、手术量等硬指标,诊后管理尚未纳入考核。某三甲医院调研发现,80%的医生认为随访工作“浪费时间”。
03、资源配置失衡
三甲医院日均门诊量超4000人次的环境下,单个医生日均接诊量达60-100人次,形成“诊中服务超载-诊后精力透支”的恶性循环?。医生术后文书处理时间较十年前增长300%,挤压患者管理时间。
医生不随访的影响
01、治疗效果折损
缺乏持续追踪导致23%的术后并发症发现延迟,直接推高二次入院率?。某肿瘤中心统计显示,规范化的全病程管理可使5年生存率提升18%?。术后患者可能因感染、出血或肠梗阻等并发症导致病情恶化,定期随访可及时识别异常体征并干预治疗。诊后指导可改善患者饮食结构、运动习惯等生活方式,加速功能恢复。甲状腺癌患者需在碘-131治疗后分阶段控制碘摄入,精准的饮食指导直接影响治疗效果。产科通过随访发现23%的新生儿黄疸异常,及时干预避免重症发生。
02、信任关系瓦解
“诊后失联”状态使患者满意度下降40%,22%的医疗纠纷源于医生诊后回复不及时或拒绝回复?。某省医疗调解委员会数据显示,诊后服务缺失类投诉年增长率达17%?。
03、患者流失增加
医生不随访,患者就容易流失,尤其是那些原本就需要复诊复查的患者。患者可能忘记复诊复查,也可能去其他医院复诊复查。比如外科患者会同时到多家医院咨询治疗方案,然后回去商量考虑,而XX医生的一次随访,可以让患者加深好感从而决定选择该医院做手术。还有那些原本忘记复诊复查的患者也有可能因为医生的一次随访而再来。
这是一个存量竞争时代,对于老患者的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医生做随访已经不是要不要做而是不得不做的时代。
作者:许伟明 时间:2025-03-10 10:41:4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wzch509 时间:2025-03-10 09:55:0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段涛 时间:2025-03-05 16:50:2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马恩祥 时间:2025-02-08 14:09:3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沈翰墨 时间:2025-01-07 17:46:45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王建中 时间:2024-12-26 11:07:23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