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规培学员、新入职员工、新入职护理人员三场培训的落幕,做岗前培训很多年的我第一次对新员工如何进行法律法规培训有了要梳理一下的想法。这种想法源于护理部同事在培训之前给我的题目《侵权责任法 护患纠纷预防与处理》。看到这个题目,我给同事的的回复是:“是不是命题作文?如果是,我就交不了满意的答卷了,我满意的。”幸好同事回复说,“律师姐姐,您的地盘您做主,题目自定。”我明白,护理部的想法是,法律法规培训课程作为岗前培训的必修课,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新入职护士了解如何预防护患纠纷,以及发生纠纷后如何处理。这种想法没有错误,但不完全正确,预防纠纷不是法律法规培训的唯一目的,纠纷之外不一定就是岁月静好。
所以,为什么要对新员工进行法律法规培训,培训内容应该如何设计,根据本人的工作体会,和大家分享一下,仅供参考。
01、法律法规培训的目的
法律法规培训的目的不是让被培训对象识记法条,模糊记忆也不需要。法律法规培训的目的是让被培训对象学会以法治思维思考问题、评价问题、指导行为。比如说,让大家都噤若寒蝉的投诉,从感性角度看,似乎是患者吹毛求疵,从法治思维角度看,就是社会监督的一种形式,国家机关都可以接受监督,事关个人生命健康的行业为什么不可以?比如说,让患者生疑的病历真实性的问题,以法治思维看,你要你是合法的身份、规范的书写了,法律就认可真实性,谁的怀疑都没有用,我们担心的,往往不是别人的疑心,而是自己的行为。再比如,夜间只有一个人值班,某个失眠的患者突然要求看看他自己的病历,你是不是有捂起来不让人看的冲动?法治思维会告诉你,那是人家的权利,你有什么理由不让看。只要他不带走原件,合理的要求都可以商榷。所谓法律,绝不会突破常识,不会突破最普通的道理,想不起来法怎么说,先想想常识,通过常识想法条,其实并不难。让法变难的不是不知道法怎么说,而是知道怎么说也不想那样做,就是平时说的“有法不依”。
02、法律法规培训的内容设计
法律法规培训的内容,首先应当让被培训对象了解什么是法治思维。法治思维说到底是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它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来自360百科) 通过培训, 让技术傍身、天不怕地不怕的医务人员知道,应该敬畏法治。法治是规则、是秩序,为任何一个行业健康有序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与保护。法治会束手束脚是对法治的最大误解。其次,应当让受训员工了解,作为机构,有专门部门和人员提供及时的法律帮助,不仅限于公务。员工个人事务也可以求助,员工的私务也是公务,只有解决好了员工的后顾之忧,他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为单位创造更大价值,并实现自我的更大提升。再次,让员工了解所谓执业风险不仅仅限于法律责任风险,还包括舆论风险和个人职业评价风险,而所有的风险如果没有违法违规行为被查实的话,最终都会有惊无险,所以依法执业是底线。国家卫健委2020年9月27日刚刚发布的《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自查管理办法》,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句话就是第九条第三款“医务人员对本人依法执业行为负责。”一句话,成年人,要为自己做的事买单。最后,作为法律法规培训,还应该有些干货分享,就是核心制度和病历管理的法律风险点分析。这两大领域的法律风险点,如果踩点,基本都是低级错误。比如违反查对制度、比如该书写未书写病历、比如伪造篡改病历等等。低级错误最容易查实,相关案例最容易办成“铁案”,社会影响最坏,幸运的话还会被反复当做教材。
综上所述,法律法规培训就是法治思维习惯养成的培训,是常态化培训内容,这种培训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教会什么技巧,而是通过培训让受训对象养成以法治思维看问题的习惯,遇到问题习惯到法里去找答案。依法办事,难的是理念,容易的是方法。如果从思想上接受了,遵从既定的规则是最容易的,只要你遵守了规则,规则就会保护你。
来源:马老师话医法
作者:王杨 时间:2025-04-30 17:04:59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30 17:02:5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段涛 时间:2025-04-30 16:56:5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4-29 16:18:1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王杨 时间:2025-04-29 10:58:27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28 14:40:40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