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含义
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广义而言,是对医院的资金进行的控制和管理。相对于宏观的概念,狭义的经济管理涉及到医院医疗资金往来、药材采购、机械运转费用、收支财务活动、财务风险等等内容,涵盖学科多,涉及到管理学、经济学、医学等等学科,需要医院采用多种手段,对资金进行调控和管理,从而科学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具体来说,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内容为:第一,对医院的医疗资源进行标准和定额的确定和管理。第二,药品药械的采购和进出库保管的管理,这是由于药品药械在医疗资源的占据了很大的部分。第三,常规的机构财务管理,是对公立医院的资金收付等财务活动管理和控制。
二、我国公立医院经济管理问题梳理
1.管理模式陈旧
公立医院在机构管理为垂直管理,因此,经济管理的组织架构设置上与机构管理息息相关,公立医院的单位负责人受命于国家政府,具有行政职能,这也意味着公立医院的国有性质,负责人实行全面管理。单位副职也就是副院长负责管理各个依照医院功能、职能划分的科室部门,以及医院的一线医务人员。而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职能部门则是财务部门。我国的公立医院的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且在经济管理方面成效较大,尤其是应用了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与模式,促进了医院管理效率的提高。然而,由于公立医院的国有属性,就导致了医院的管理行为较滞后,管理理念更新慢,管理模式守旧,难以适应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环境。
2.经济管理监管弱
医院缺少具有独立经济管理的部门,从事经济管理的人员的专业层次低,并且公立医院的业务职能与具有经济管理职能的部门是平行部门,互相不具有约束作用,经济管理部门监督管理职能弱化。在很多的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职能通常下放到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既要财务核算又要财务管理,容易滋生事权和财权和风险、管理作用无法发挥、成本失控等问题。且财务部门关于财务管理的人才缺乏,仅仅能完成基础的财务处理工作。
3.财务部门工作难度大
在公立医院中资金往来量大,因此财务部门作为医院的经济管理的首要部门,承担着医院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的功能。然而,财务管理在财务部门需要较大的事权,若医院单位无法赋予独立的经济管理事权,则很难推进财务部门的财务管理职能,财务部门与其他科室处于平行位置,导致经济管理难以落实到位。经济管理关联到业务科室,部门可是不配合经济管理工作,导致经济管理无法发挥作用,造成了医疗资金的浪费。
4.资金风险意识薄弱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条件的要求也在提高,公立医院能提供的医疗资源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并且医疗事业市场化,私立医院不断兴起,拥有较好医疗设施设备的医疗机构崛起,给公立医院带来了市场经济的挑战,也造成了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公立医院受到的市场风险在增大。部分公立医院通过改善医疗器械的条件来获得市场份额,吸引病患者就医。这种盲目性的经济手段有着潜在的经济风险。另外,医院与社会保障的矛盾突出,病患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医院的获利减少,也给医院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若缺乏医疗费用的风险规避,容易降低经济管理质量,减少医院经济效益。
5.预算控制管理不足
要想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得以高效开展,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做好预算控制工作,并且该步骤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医院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所以要求工作人员能够仔细调查与分析医院运营每一环节与程序,并进行科学的预算。在确保控制公立医院的成本在规定范围的基础上,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不过就实际情况看来,不少公立医院的预算控制工作仍不到位,成本超预算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组织架构选择
1.优化经济管理模式
公立医院要迎合医疗体制改革,改革经济管理方式,把经济管理工作放在医院管理体制的重要位置,明确经济管理在医院运行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加强上层领导对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和督促。其次,学习先进的医院经济管理理念,及时更新经济管理的知识。再次,优化管理模式。引进先进的医院经济管理模式,结合医院的实际运行情况,建立属于本单位的经济管理模式。最后,构建奖励机制。重视员工的晋升,培养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完善有效的激励和晋升制度,丰富医院的垂直管理方式,在机构管理中增加经济管理手段,提高经济管理工作效率。
2.建立多部门介入的管理机制
公立医院的首要职能是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医院的公益职能是公益价值发挥的载体职能。科学的经济管理机制能够推进达到这一职能目标。医院的经济活动涉及到医院各个部门和科室,关联整个医院上下,例如,药品药械的采购,药品的药械应用与收费,医疗服务的价格与医保等等。可见,经济活动贯穿医院上下,因此,单靠财务部门落实经济管理是片面的。需要增加经济管理的职能部门,独立于各部门和领导层。另外,增加医院各科室的经济管理职能,实现多部门加入经济管理机制,形成相互制约和监督的局面,实现决策集体协调的管理模式。
3.实现总会计师制度
我国的公立医院人才紧缺,尤其是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仍是急需引进的。经济管理技术性人才的专业化水平越高,则带来的医院经济管理效率的越高,因此,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组织架构中,将经济管理人才纳入,需要增加吸引优势人才进入公立医院的晋升机制。另外,管理经济管理的垂直模式,可结合推行总会计师委任制。主要是发挥总会计师的监督管理职能,总会计师监督会计核算的真实性、管理和维护公里医院的相关合法权益。总会计师为行政部门委派,具有参与财务执行和财务管理监督职能,并且与公立医院领导层组成领导班子组,有较高的话语权,对经济管理负有直接责任。
4.预算控制管理制度
公立医院的预算控制管理是经济管理的一部分,编制预算的准确性,执行预算的平衡性,都是控制实施预算管理工作的内容。预算管理效率高,为经济管理提供了决策的依据参考。首先,预算编制的前提是对医院正常运营项目收付资金往来进行分析,集合项目的规模、效益编制资金收支预算,预算程序要科学和合理。其次,公立医院的运行中进行预算执行管理,及时调整预算不合理的地方,顺应市场形势和医保改革形势进行预算调整,确保预算与现实相吻合。另外,在合理控制公立医院的成本区间内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避免盲目地耗用医疗资源,医疗成本支出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实现公立医院的效益最大化。
5.科学设置组织机构
在公立医院中应当要合理设置财务处(科),以财务处(科)内设的会计核算部、财务管理部、物价收费稽核部、绩效考核部为主体,收费处、住院处及各级核算单位为依托的医院财务管理组织架构。并对其相应的职责范围以及义务予以明确。其中财务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医院的全面预算、成本核算、监督检查医院二级单位财务、核算医院非法人单位财务、核算医院对外合作单位财务、核算投资控股单位财务、监督管理委派会计等;会计核算部门则主要是对医院全部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绩效考核部门则主要是对各科室的奖金与绩效进行考核;物价收费稽核部门重点在于对医院的物价进行审核、控制、管理与监督,切实根据相应收费标准来进行;收费处的职责主要在于给门诊患者提供划价与收费服务,包括对每张处方的价格、医保政策的执行、费用收取以及退款处理等内容。住院处则主要负责给住院患者办理出入院手续,对住院费用进行核算等。如收取入院预交现金、欠费催缴、出院时对住院费用进行结算等;合作医院核算部的职能在于对医院对外合作单位财务进行核算,切实根据医院会计体制来将核算报表呈交至医院,提供准确的会计数据,监督合作单位财务资金运行,出具财务报告等。
作者:王杨 时间:2025-04-30 17:04:59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30 17:02:5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段涛 时间:2025-04-30 16:56:5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4-29 16:18:1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王杨 时间:2025-04-29 10:58:27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28 14:40:40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