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什么是平衡计分卡(BSC)?
平衡计分卡(The Balanced ScoreCard,简称BSC),于1992年由哈佛大学的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Kaplan)教授与创立诺朗诺顿研究所(Nolan Norton Institute)的David Norton博士,在《哈佛商业评论》所发表。
按照卡普兰和诺顿的观点,BSC是一个根据企业组织实践战略目标的过程而精心设计的绩效评价体系。
它将企业的战略目标由顶层向下逐层分解,并解构为四个构面(财务构面、顾客构面、内部流程构面、学习成长构面),依据四个构面转化各个策略目标,并订出行动方案,使平衡计分卡成为环环相扣、互为因果、相互平衡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对这些行动方案的达成状况进行不同时段的KPI指标的考核,从而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践建立起可靠的执行与考核的系统。
平衡计分卡自创立以来,在国际上很快引起了企业界和管理界的关注与反响,并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本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工具之一,它打破了传统的使用单一财务指标衡量企业营运绩效的方法,在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加入了多样的领先指针、未来驱动因素,即客户因素、内部管理流程和员工的学习成长…等,在企业战略规划与执行管理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02、它是绩效管理的万灵丹吗?
平衡计分卡原本被认为只适用于营利组织,但随着BSC在全球盛行,这股风潮不仅席卷了一般营利组织,也同时吹向公部们及非营利组织。
为什么这么多的企业都在谈平衡计分卡?甚至在全球各地?广为各种型态的组织所采用?包括民营和公营企业、营利和非营利组织、制造业、金融业、高科技业和服务业…等?都以平衡计分卡做为绩效管理的工具。
且这近20年来,平衡计分卡已从最初引进的目的—改善绩效的衡量系统,进化成为协助组织策略执行并整合组织的各个部门及改善整体运作的管理系统,甚至已将平衡计分卡融入组织的管理制度。
Q、台湾的医疗产业从2001年开始,众多医院积极的推动及实施BSC, 但实践的成效如何?成功的案例又有多少?它会是一个过时管理理论与工具吗?
对医疗机构而言,战略发展与经营管理都必须遵循公益性原则及人本化原则,必须兼顾大众利益及社会效益的平衡。那么这个BSC真的适合医院做为战略执行及绩效考核的管理工具吗?它会不会成为窒碍难行的「紧箍咒」?
还是可以藉由平衡计分卡的导入,成为医院整合管理的最佳平台,协助医院提升质量与效能,更运用平衡计分卡的四大构面(财务构面-顾客购面-内部流程构面-学习成长构面)的因果关系及逻辑架构,将医院的管理导向良性循环(见下图),更促进医院由全方位的「绩效管理」「价值管理」更迈向「价值创造」。
平衡计分卡的逻辑
套用在医院管理上的良性循环
随着企业界实际运用的经验来看,有些企业在执行BSC做为管理的工具后产生优异的成效,当然失败的案例也是不少。
作者: 葉春坪
来源:联新国际管理学院
作者:王杨 时间:2025-04-30 17:04:59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30 17:02:5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段涛 时间:2025-04-30 16:56:5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4-29 16:18:1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王杨 时间:2025-04-29 10:58:27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28 14:40:40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