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天价支架跳水”让医生薪酬备受社会关注,公立医院医生职业价值如何体现?
前段时间,“国家队”正式出手高值医用耗材领域,心脏支架由于临床用量大、价格高,成为首批国家集中带量采购的耗材品种,其中最吸引眼球的,当属700元“天价支架跳水”一事。一石激起千层浪,网络上各种声音此起彼伏。在诸多问题中,“医疗器械价格跳水后,医护群体收入是否受影响”引发焦点关注。
耗材成本价值之外,医生劳动价值不容忽视
有医生对记者反映,“高值耗材集采价格下降有助于患者选择诊疗项目,对介入手术业务的开展和应用带来了一定利好,有助于技术能力提升,但是医生的积极性不免受到收入影响,医生劳动的价值、技术的价值如何体现是难题所在。”
公立医院难以为医生提供市场化服务报酬,是众多公立医院管理者头痛的问题。在既要突出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也要重视医生劳动价值,为了进一步科学合理的为公立医院医护制定薪金标准,控制医药消费,以病种、诊治次成本研究探索医疗服务定价机制,加强监督、考核等方式也在公立医院逐步展开,但各家医院管理效果见仁见智。
此前,有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的一名主任医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长久以来,大家误解支架暴利,是因为忽视成本价值之外的医生劳动价值。跟药品不同,支架的效果依赖于医生的手术能力,不要只看到耗材价格降低,就认为一台手术只值几百块钱。心内科医生在一台介入手术中需要穿着厚重的铅衣去为病人打开血管,冒着辐射的风险,一站几个小时。如此医生的职业价值如何体现?”
相比于公立医院薪酬的有关难题,民营医院在业务增长和医护收入态势都发展迅猛,其中占据了民营医院“大半壁江山”的专科医院,则势头更劲。
据《天风证券》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专科医疗服务在政策推动、高人口基数支撑以及消费能力、保健意识提升等因素的推动下迎来了蓬勃发展,从2008年的3437家提升至2018年的7900家,十年复合增速8.7%,尤其是民营专科医院数量十年复合增速达到13.77%。截止2018年,我国公立专科医院 1745 家,民营专科医院 6155 家,民营专科医院增加 3966 家。
激增的民营医疗力量也将带来一场激烈的“抢人”大战。“将来医生全职在公立医院任职的比重可能会下降,大量医生会采取公立医院雇员的身份来就业,医生可能在体制外就业的部分得到补偿。”业内相关人士预测。
因势利导,激发公立医院内生动力
这次全国范围内的首次试水,效果将直接影响后续多种高值耗材集采方案的制定及开展节奏。骨科、心血管、眼科、牙科等等科室预计都将在未来几年陆续开展全国集采,随之而来的将是对公立医院发展影响的进一步扩大。
如何在保住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同时,合理构建医护群体收入?国家医保局采购司司长钟东波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家将制定集采落地的相关保障措施,“包括已实行DRG付费的地区,不下调相关付费标准,结余部分医疗机构可以留用;尚未实施DRG付费的地区,医保将拿出结余资金的50%用于激励医疗机构”。
也有业内人士提出,通过提高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通过耗材集采价格的下降,抓住“窗口期”,进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可以针对单项应对耗材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
国家引导已经表明了方向,10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医保DRG/DIP支付制度改革引领,医保监管制度发力,赋能医院要从“规模扩张增收发展模式”向“内涵效益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变,医改进入了“全新时代”。
随着DRG+DIP政策的出台,加快医保DRG/DIP支付改革,通过预付费制度改革,降低耗材使用将会进一步转化为医院的内生动力,医院和医生的积极性也将被进一步激发。
对此,公立医院应尽快的适应市场,观察市场导向,从正能量去分析,更加注重患者的感受和就医体验,从自身的管理漏洞出发,完善管理制度,改善服务体系,确保自身病患市场及医护人员不会被民营医院的崛起所冲击。
作者:高天和
来源:无界进修
作者:王杨 时间:2025-04-30 17:04:59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30 17:02:5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段涛 时间:2025-04-30 16:56:5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4-29 16:18:1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王杨 时间:2025-04-29 10:58:27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28 14:40:40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