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里,正畸医生的工作安排是比较满的。
假设没有团队协同工作,那么医生大机率会错过与新诊建立关系。如果有团队协同工作,即使医生忙到无法当时出初方案,甚至新诊见不到医生本人,正畸团队成员也会做好前期工作。与顾客建立有效联系,介绍医生特点,采集基础信息,回答顾客常见问题。
案例:
全职妈妈带着女儿过来咨询牙齿矫正。此家庭家里有两个孩子,女儿是老大。顾客获悉门诊的渠道是女儿同学的妈妈。女儿同学在门诊咨询过,并选择做了传统矫正。
当天,全职妈妈带着女儿在前台登记信息的时候,当被问到是否是朋友推荐,她并没有表面自己是朋友介绍来的,只是主诉,“想问下孩子的牙齿矫正。”(此举动代表着家长有心理防御)
接下来,由前台叫来了客服助手,(正畸团队组成:一名正畸医生+一名医生助手+一名护士+一名正畸客服助手)客服助手开始按表格信息提问(表格信息不是真的有表,而是我们日常培训的按流程提问)。
舒适和好感,是顾客第一次来就诊时,要让她们体会到的。我们运用压力最小原则来营造舒适感。简单点讲,人们可能因为选择困难,就拒绝选择。那么我们需要把难的选择后置。
什么是难的选择呢?
比如第一次顾客就决定要不要做正畸,选哪一个品牌做正畸。这对心理有防御的新诊来说,压力很大。
那么我们设计用沟通技巧来缓解顾客压力的同时,第一次,先让孩子在客服助手和医疗助手的配合下,进行基础信息采集,影像信息采集,基础数据采集。把采集信息的这个流程,做成优质体验。以便顾客更容易再次到院。
实际上,当天因为医生复诊顾客很多,根本没时间见到这位新诊。
这里可能会有人问,这不是操控医生吗?
还真不是!操控医生的流程,会代替医生先出方案及做主收费。而我们的流程,只是在做正畸方案前准备,和解答顾客常见提问,提高服务、体验,及阐明我们的正畸优势。
那么这些采集的信息如何能到医生那里呢?
我们有两套并行的操作。第一套,由客服助理与医疗助理分内容把影像,顾客的照片,模型照片及咨询记录,上传到牙科管理软件中。
同时,会跟医生再次说明顾客要求及出方案的时间(有时候是医生空闲时沟通,有时候是复盘时沟通)。在跟顾客预约的前一天,客服助理会再次确认医生方案是否已经出来。标记哪些部分需要特殊处理与说明。
当这个女孩再次过来听方案的时候,出现了以下的几个障碍,
第一,带她来的人变了,这次是父亲带她过来的。
第二,孩子妈妈听了女儿同学妈妈的推荐,远程告诉孩子父亲做最传统的直丝矫正。
第三,女儿同学和她妈妈也约了相近的时间过来复诊。
第四,方案需要拔牙,父亲有些拒绝。
很多门诊,也会出现以上类似的障碍——老顾客推荐后,2/3的人会选择跟老顾客一样价位的项目。
那么如何去干预呢?
第一点,先弄清楚,家里谁做主?这次父亲来的作用是什么?
第二点,谁能决定做矫正器的种类,谁能决定就要从谁这里突破。
第三点,女儿同学妈妈来了,必然能碰上,那如何能让这位家长替门诊说话?
第四,先了解为什么家长拒绝拔牙,再让家长理解拔牙。
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最终家长给女儿选了自锁矫正,比传统矫正贵了一倍。而女儿同学的妈妈非常后悔给儿子选了传统矫正。
有人说,你这不是套路吗?
我是做过传统直丝矫正的人,我的感受是真的不舒服。
而现在材料迭代更新了,可以帮助做矫正的孩子们,减轻不适,保护牙根。那为什么不推荐孩子们做呢?
这也只是我们把产品优缺点通过顾客能明白的方式说明白,得到他们的理解,才有的结果呀。
最后要说下,因为门诊的初诊流程及沟通,让这位家长产生好感,在她女儿刚开始戴矫正器的时候,就开始帮门诊推荐顾客,有早期矫正的顾客,有种植的顾客。
从陌生到熟悉需要个过程,更需要沟通工具。作为强势方的门诊,不要总说自己有什么,要了解顾客想要什么。或是,怎么把我们的优势,变成顾客想要的内容。
顾客一买再买,是因为她觉得值了。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4-23 13:31:2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段涛 时间:2025-04-16 17:38:2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许伟明 时间:2025-03-24 09:34:1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许伟明 时间:2025-03-10 10:41:4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wzch509 时间:2025-03-10 09:55:0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段涛 时间:2025-03-05 16:50:27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