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医院管理

探索医务社会工作体系化(四)

21年11月30日 阅读:13495 来源: 马恩祥原创

  导语


  笔者在2014年出版的《现代医院管理模式:无障碍管理》(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11月1版)一书中,即把社会工作部的建立纳入到大数据医疗模式之中。社会工作者在现代医院起到了非常好的医患关系协调员的角色。如果说医生、护士担负了患者的诊疗主要任务,而社会工作者则主导着除此之外的患者非医疗技术方面的需求满足。医务社会工作体系化是在医院运营管理者的领导下,由医务社会工作者主导,医务人员参与,并具体组织志愿者服务的非临床技术服务体系建设过程。


  笔者就医务社会工作谈三点不成熟的想法。


  1. 医务社会工作是践行社会医学模式的载体


  医务社会工作发端于西方市场医疗经济下的资本社会,由于私人资本医疗的逐利性,严重侵蚀了医疗的公益性与慈善性,因此,当市场医疗盛行必然促成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以维护医疗人道主义的精神得以在医院得到贯彻。


  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不同,以公立医疗为主体的医疗市场,主体始终坚持着公益性,但由于医疗新技术及大部分产品的市场化特征,即使是公立医院也客观存在着市场医疗的影响。借鉴和发展医务社会工作,则不仅仅是社会资本医疗的必须,也是公立医疗机构的客观需要。因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并不足以解决患者的全部医疗问题,还需要社会工作来加以补充和完善,才能充分体现医疗的的公益性和慈善性。


  社会医学对于患者而言,提供了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满足了患者的非临床技术性需求,有助于促进疾病的康复及患者康复后顺利回归正常社会角色。患者就诊时的角色适应,就诊过程中的患者角色配合,也需要有医务社会工作来做保障。否则,医患关系难以适应疾病诊疗与康复的深度性要求。


  2. 医务社会工作体系化需要组建“三驾马车”


  传统的医务工作是以生物医学为主体,兼顾心理医学的,而社会医学过去基本上没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大多以卫生行政的方式来表达。践行现代医学模式,必然要生物医学、心理医学和社会医学三者并重,也就是需要建立起现代医院组织的三驾马车,生物医学组织、心理医学组织、社会医学组织。生物医学组织是以医学专业为基础设立的,主要涉及健康教育、临床检查、诊断及治疗相关专业科室;而心理医学组织则是以精神心理专业为基础设立的,主要涉及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社会医学组织,则是以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为基础设立的,涉及到社会工作部门、志愿者组织、医疗慈善基金、患者服务部门等。


  生物医学组织主要负责患者身体疾病的诊疗,而心理医学组织则负责患者的心理疏导及心理健康的恢复与成长;社会医学组织承担的患者的医院社会适应和康复后的院外环境适应。同时协调医患关系,协助患者及家属做好诊疗费用的筹集,协调医院社会与外部环境社会的关系,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医院内外诊疗康复环境。


  3. 医务社会工作组织要面向和适应两社会


  医务社会工作是在医院外大环境的影响下而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所重视。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尚不能完全解决患者的全部医疗需求,譬如大病救治,患者也有可能因病致穷和因病返穷,而这就需要有慈善医疗来覆盖,而能有效对接医疗慈善的机制便是医务社会工作。


  即使患者就诊的医疗技术问题得以解决,但患者的非医疗技术问题也会有很多,而临床非技术性问题的解决,尽管医务人员能做相当一部分,但需要有医务社会工作者来组织、来引领,同时患者的非临床技术性服务问题,对于以公益医疗为主的非市场化医疗来说,更需要有志愿者服务,从而降低患者的费用和医疗机构的服务成本,这也需要有系统的医务社会工作来覆盖


  医务社会工作从社会学角度出发,把患者的就诊环境分为两个社会,一个是医院内小社会,一个是医院外大社会。大小两个环境社会的衔接就要依靠医务社会工作,从而使患者特别是慢性病患者和康复期患者能顺利地进入医院就诊环境和返回社区或家庭生活环境,并得到良好的环境适应。


  既然是面向医院内外两个环境社会,医务社会工作的特点就是以患者为中心,沟通、协调医院内各个专业岗上的医务人员和其他服务人员,同时也要联结社会相关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各种正当需求,促进患者的疾病康复和社会适应。


  有了医务社会工作的开展,有了医务社工的引导,医务人员本身也会成为专业工作者和专业的志愿服务者,医务人员充任志愿服务者比非医务专业人员做志愿服务有更多的优势。譬如不少医院把退休的医务人员召集回医院做门诊导医志愿服务,就深受患者和社会欢迎。


  医务社会工作的“一个载体”、“三驾马车”和“两个社会”三大特征,决定了医务社会工作的重要性与复杂性。医院要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公立医院要回归公益医疗本位,医务社会工作是医院运营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离开了专业化和体系化的医务社会工作,医院运营不断无法做到精细化,也根本无法实现公益化的目标。


  作者:张宇亮、马恩祥


  来源:德励五合医管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2966阅读

医保工作到底要如何做,是好?

作者:王杨 时间:2025-04-30 17:04:59 文章来源:转载

3997阅读

医院从“不差钱时代”到“差钱时代”,绩效怎么办?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30 17:02:54 文章来源:原创

2944阅读

好的管理者带团队就像带球队

作者:段涛 时间:2025-04-30 16:56:50 文章来源:原创

3049阅读

民营医院避坑指南:警惕这 4种 “假合规” 真内耗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4-29 16:18:13 文章来源:原创

3233阅读
3224阅读

公立医院采取“积分制”绩效核算方式的“五大好处”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28 14:40:40 文章来源:原创

简介
毕业于复旦大学(原上海医科大学),国内首批卫生管理学士,健康教育副高职称,公共卫生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事医学教育、医政管理、医院职业管理及心理咨询35年。出版有《把脉中小民营医疗:无障碍思想探索》、《现代医院管理模式:无障碍管理》、《医疗服务产品解决方案》三部医院管理著作,发表医学、心理学及医院管理论文30余篇。是国内著名的无障碍医院模式理论及实践创导者之一。早上上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