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医院管理

让科室成功的专家可能会成为科室发展的最大阻力

23年03月09日 阅读:8985 来源: 段涛原创 IP属地:北京市

  专家是科室的宝,专家是医院的获客神器,但是专家也可能成为科室发展的阻力,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我们先看一下好的专家长得啥样:


  既然是好的临床专家,那就得技术好、服务好、人品好,要一切以患者为中心,首先考虑患者的利益,要尽量为患者创造更多更大的价值。


  此外,好的专家不仅仅是要考虑自己,还要考虑团队的共同成长和共同利益,要为团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团队合作的氛围。


  除了专业能力以外,还需要看专家的眼界,胸怀和能力,但是很遗憾,多数专家是根本不具备这些条件的。


  很多的专家首先考虑的是自己,是既得利益的固化,不愿意为团队的成长与发展负责,抗拒改变,拒绝创新。


  这些专家是满足于现状,不愿意学习,不愿意改变,一直停留在过去,无论是认知、眼界、胸怀、和能力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自己不发展,不进步就算了,还会影响到整个团队,因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大家都要围着我转,科室离开我不行。


  所有的机会和资源都给了专家,对于专家来讲,是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光环越来越大,但是对于科室来讲,并没有带来更多的好处和机会,最后就是大树底下不长草,有想法有能力的中青年骨干因为得不到机会,没有上升的空间,就只好离开,剩下的都是能力不出众且听话的人。这样以来,原来成就科室的专家反而成为科室发展最大的阻力。


  其实,很多专家的名气是被炒出来的,炒多了,炒久了,大家也就都习惯上这么认为了,专家就会被拔高到超出他真实能力的地步,很多的“朱一刀”,“牛一刀”,“马一刀”就是被这么喊出来的。这些专家的水平其实并没有那么高,大多数他可以做的事情别的医生也都可以做,并不会比他差,只是所有的光环都被专家拿走了。


  为了打破这种魔咒,需要从制度上进行合理的安排。


  首先,每一个科室或团队不能只包装打造一位专家,同一个方向上要至少有2-3位,甚至更多的实力差不多的专家。


  其次,在资源分配上要进行调控,不能把所有的机会资源和患者资源都给一个人,每一位专家患者的数量要合理规划,不能一人独大,否则一个上午看50-80个,甚至是100个病人,安全质量都无法保障,更不要谈患者体验了。


  专家看诊的患者数量要科学合理,就是要兼顾效率,安全质量和患者体验,也就是说在患者资源的配置上不能“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当然这也要尊重患者的选择意愿。对于每次看诊患者太多的专家,在保障患者安全,患者体验的基础上要进行适当的限流和分流。


  第三,在对专家进行绩效考核时不能只看个人工作量,还要看专家带团队的意愿和效果,应该是带团队带徒弟也要有绩效,这样的话,专家就不会只顾自己了。


  考核什么就会得到什么,想要专家带团队,就得考核他带团队的结果。


  第四,除了科室的大专家以外,要尽量创造机会和条件为其他医生和专家打造品牌,进行差异化竞争,这样大家就不需要在同一条路上进行内耗式的竞争了。


  来源:段涛大夫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3013阅读

医保工作到底要如何做,是好?

作者:王杨 时间:2025-04-30 17:04:59 文章来源:转载

4011阅读

医院从“不差钱时代”到“差钱时代”,绩效怎么办?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30 17:02:54 文章来源:原创

2996阅读

好的管理者带团队就像带球队

作者:段涛 时间:2025-04-30 16:56:50 文章来源:原创

3083阅读

民营医院避坑指南:警惕这 4种 “假合规” 真内耗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4-29 16:18:13 文章来源:原创

3269阅读
3259阅读

公立医院采取“积分制”绩效核算方式的“五大好处”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28 14:40:40 文章来源:原创

简介
段涛,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产前诊断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