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是科室的宝,专家是医院的获客神器,但是专家也可能成为科室发展的阻力,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我们先看一下好的专家长得啥样:
既然是好的临床专家,那就得技术好、服务好、人品好,要一切以患者为中心,首先考虑患者的利益,要尽量为患者创造更多更大的价值。
此外,好的专家不仅仅是要考虑自己,还要考虑团队的共同成长和共同利益,要为团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团队合作的氛围。
除了专业能力以外,还需要看专家的眼界,胸怀和能力,但是很遗憾,多数专家是根本不具备这些条件的。
很多的专家首先考虑的是自己,是既得利益的固化,不愿意为团队的成长与发展负责,抗拒改变,拒绝创新。
这些专家是满足于现状,不愿意学习,不愿意改变,一直停留在过去,无论是认知、眼界、胸怀、和能力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自己不发展,不进步就算了,还会影响到整个团队,因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大家都要围着我转,科室离开我不行。
所有的机会和资源都给了专家,对于专家来讲,是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光环越来越大,但是对于科室来讲,并没有带来更多的好处和机会,最后就是大树底下不长草,有想法有能力的中青年骨干因为得不到机会,没有上升的空间,就只好离开,剩下的都是能力不出众且听话的人。这样以来,原来成就科室的专家反而成为科室发展最大的阻力。
其实,很多专家的名气是被炒出来的,炒多了,炒久了,大家也就都习惯上这么认为了,专家就会被拔高到超出他真实能力的地步,很多的“朱一刀”,“牛一刀”,“马一刀”就是被这么喊出来的。这些专家的水平其实并没有那么高,大多数他可以做的事情别的医生也都可以做,并不会比他差,只是所有的光环都被专家拿走了。
为了打破这种魔咒,需要从制度上进行合理的安排。
首先,每一个科室或团队不能只包装打造一位专家,同一个方向上要至少有2-3位,甚至更多的实力差不多的专家。
其次,在资源分配上要进行调控,不能把所有的机会资源和患者资源都给一个人,每一位专家患者的数量要合理规划,不能一人独大,否则一个上午看50-80个,甚至是100个病人,安全质量都无法保障,更不要谈患者体验了。
专家看诊的患者数量要科学合理,就是要兼顾效率,安全质量和患者体验,也就是说在患者资源的配置上不能“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当然这也要尊重患者的选择意愿。对于每次看诊患者太多的专家,在保障患者安全,患者体验的基础上要进行适当的限流和分流。
第三,在对专家进行绩效考核时不能只看个人工作量,还要看专家带团队的意愿和效果,应该是带团队带徒弟也要有绩效,这样的话,专家就不会只顾自己了。
考核什么就会得到什么,想要专家带团队,就得考核他带团队的结果。
第四,除了科室的大专家以外,要尽量创造机会和条件为其他医生和专家打造品牌,进行差异化竞争,这样大家就不需要在同一条路上进行内耗式的竞争了。
来源:段涛大夫
作者:王杨 时间:2025-04-30 17:04:59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30 17:02:5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段涛 时间:2025-04-30 16:56:5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4-29 16:18:1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王杨 时间:2025-04-29 10:58:27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28 14:40:40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