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N:医疗设备里面牵涉经销商,进院招标什么的,是不是猫腻更多?
码万祺:是的,这方面,简直可以用全无顾忌来形容。都是大案、且情形十分普遍。贵州、广东最近撤办的院领导,都是这种单笔回扣上千万的,应该不是个例
评论员N:最近那个2000多万回扣那个设备,好像是个直线加速器
码万祺:其实很好查,就看查不查。从高价中标厂商的设备销售记录一路看过去,价格不正常的,百分之九十九都有猫腻
评论员N:…
码万祺:因为一些院长不是临床出身,即便是临床出身,也不是样样设备都懂行,即便是对设备懂行,程序上也不是他出招标技术方案,所以连带着一般还有院内技术专家涉案、共犯。对这种案子,可以说,院内风气、监督等,相当程度上已经很不堪了
评论员N:设备领域的乱象普遍么
码万祺:从法律裁量上,可能法律文书网上,这种案子更多,因为案值大、老虎被暴露得多。从法律文书网上推理,可以避免臆测。反腐对这方面震慑会多一点,不知道最近设备招标是不是有个大的下行。如果是这样,相关企业股票应该有比较强烈的下挫。谁冒着枪口进行设备招标呢?不加价不带金的招标,相当于浪费带金标的。按常理分析,都在等着风声过去,重启设备招标。所以,更深刻的解决之道,还是建立完善设备招标的工作程序,比如增加一轮广泛询价,以最低价、数据库作为参考
评论员N:确实,法律文书上看客观一些。据说,有些医院手术用的吻合器没了,不属于医院常用设备,需要定期采购,他们现在手动缝合血管
码万祺:医生肯定会骂娘,带金没得分金,而且动手操作价格极低
评论员N:我看厦门公立医院开始统一招标,预先竞标。说是试点
码万祺:仅靠带量是不行的,收集不上来多少量,而且有行政摊派的风险,这是不是某种意义上的“统方”?这种设备带量采购,如果脱离了招标工作方法上广泛询价参考的努力,效果不仅不会很好,还可能造成更大不公平不公正。结果就是与带量采购组织方关系好的厂商得利。这种设备带量采购,单纯看过去,很像索马里护航,治标不治本,可能治标也做不到
评论员N:医院要在多个厂商里面选择一个,应该会选个价格低的。听医生说,以前是售价的七折,现在是售价的四折,更便宜了
码万祺:我原来是做招标采购工作的,从来没有什么售价的几折,都是报价多少、第二轮报价多少。按打折扣这个逻辑,是不是风声过了,就从七折、四折,变成九折、九五折。几年一招的设备、一年几招的设备,应当区分情形。后一种常招的,干脆挂网,或者用各种方法、程序规则设计,把公开招标落在实处
评论员N:企业不会先和医院谈一下能给到多大折扣么
码万祺:谈,在招标术语里是很低层次的,不够公开不够竞争。再复杂的技术方案、商务条件,都可以写进标书。不过附加特别不合理、还需要谈的条件,就不正常。对于家数只有一家或两家供货的设备,这种设备非常罕见,可以说,不构成主流商业交易。这时的购买,也更倾向于大项目合作,属于非常极端的。也应该重视监管,但不是大多数设备厂商操心的事
评论员N:不过设备属于一锤子买卖,相对药品来说
码万祺:嗯,而且设备的钱有时涉及专款专用,为什么批那么多预算,这个真的可以好好查查,可能会涉及到医院以外的部门腐败问题。也可以改善,先招标再快速批复预算,不搞预付费,搞后付费,看你医院招出什么价格。而不是医院说:都批了我那么多预算,我当然买最贵最好的,你说这个设备不值那么多钱,哎呦,我又不了解。我天天在医院里做管理,我能知道那么多?
评论员N:后批预算和预先批,价格会有什么差异吗
码万祺:预先有预算下来,医院院长们心中有数,厂商说一千万卖给你,院长说三千万卖给我吧。后拨钱款,就是先给期权,允许你招标采购,但在拨款时要专项检视、审查。使每一个大招标项目都有多口管理,财政领导也要签字,出事也要负责。但这么做,财政肯定不乐意,担太大风险了。财政可以想几个原则:比如去数据库里查一下比价情况,是不是有不好理解的地方。这样就是每一件都有压迫力,渐渐地,不是上下游各环节都愿意冒这个风险去做了。就是在严打的这个时期,使设备购买有医院发挥能动性,有财政把一道签字关。不出一两年,就看到设备更接近于不带金少带金的价格水平。回头如果再有攀升,就很容易看到,也比较容易分析原因和查处。先拨款,再贪污受贿,这是再熟悉不过的节奏。先拿项目,然后随便花,这在很多领域都是陋习。对医疗反腐中的设备招标腐败,需要出重拳、下猛药。是大家都知道要比价格,财政部门也会来质询,都不敢去干索贿、串标的勾当。只要在原来的合作链条上,有一个环节有人缩回去不敢参与了,这条链就会断。邪不压正,就是这个道理
评论员N:招标的时候难道不需要使用仪器的科室专家评估一下么?
码万祺:一些专家可能也涉案其中。尤其是对这方面真懂的,不仅了解本院周边,对其他医院的设备购进价格行情也了解
评论员N:太难了,利益链条太多了
码万祺:所以,真正解决问题不在于力度,而在于长期长效。这个长效不是短期能摸索出来。但既然提出了方向,就得一边监督一边疏堵结合。相信原理、方法、程序、结果,不断反推验证。而不要相信人。作为同业监督,我今天是来查你的,明天我的机构被查,你们可能同样查出我的问题。就像临床治疗为什么需要指南,反腐也是这样,也需要建章立制、按专业办事
评论员N:是财政不愿意去比价,导致器械招标上下游各环节的人都不愿意比价,从而使得器械招标比较混乱么?
码万祺:是这样,财政不愿意去比价,是怕承担更多责任。但如果财政真的按照我们说的程序去后比较价格,跑在前面招标的医院可能担心被查出问题,就可能不愿意参与犯案了。但是这个事的现状的责任,也不是就在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只是批预算。预算使用,漏洞百出。回溯回去,预算批多少,是不是也有问题。所以,由预算拨付先行,变为阶段性的招标后申请预算拨付,是不是可行?
评论员N:感觉需要个专门的团队做这个事。现在内地有这种阶段性的招标后申请预算拨付吗?
码万祺:我了解,好像还没有。这属于费力不讨好,而且把危险引到身边,财政部门肯定不乐意。但如果不这样办,财政部门还有必要出现在反腐文件的合署名单么?需要明确拨付时限,以及不能无故拖延。否则,即便正常的中标价格也可能受到财政部门个别人员“卡脖子”,有可能滋生新的腐败。
评论员N:财政部门倒也应该发挥作用
码万祺:财政部门如果自身没有这种能力,可以跨院跨区借用医院工作人员、或者药械厂商工作人员,或者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也可以找第三方机构来完成后比价,看是不是在区间范围内。这是由于设备的特点才需要这么麻烦,一般药品、耗材都可以探索挂网价。医疗设备招标采购频次较低,且专用性比较强,有时甚至有垄断性
感谢牛老师对本文的启发。
作者:诸任之 时间:2023-09-23 16:52:35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3-09-23 16:49:0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3-09-23 16:48:3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3-09-22 17:51:51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陈昕禹 时间:2023-09-22 17:48:50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3-09-22 17:22:12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