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DRG/DIP付费推动了医院成本核算,DRG/DIP成本核算方法多种多样,各种方法都有利弊,采用“自下而上”核算DRG/DIP成本,因采取作业成本法的医疗项目叠加,太复杂实操落地困难;“自下而上”核算DRG/DIP成本,采用相对简单为成本收入比法的服务单元叠加,过于简单粗放,核算结果容易偏失;因此,DRG/DIP成本核算成为制约医院的焦点和难点。介绍项目叠加法核算DRG/DIP成本存在的“5大”问题。
2021年1月26日,国家卫健委《关于印发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规范的通知》(国卫财务发〔2021〕4号,以下简称《规范》),明确,病种、DRG成本核算方法包括病种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有自上而下法(Top- Down Costing)、自下而上法(Bottom-Up Costing)和成本收入比法(Cost-to-Charge Ratio, CCR)。2021年11月5日,财政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具体指引——公立医院》的通知(财会〔2021〕26号,以下简称《具体指引》)明确,第二十九条 在核算病种、DRG 成本的步骤中,将业务部 门归集的费用分配至各患者,应当根据医院实际核算条件选择适宜的分配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法:包括项目叠加法、服务单元叠加法、参数分配法。项目叠加法与自下而上、服务单元叠加法与自上而下方法趋同。
许多医院在探索DRG/DIP成本核算实践过程中,项目叠加法面对上万的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工作量大,对各部门协同要求高,极具工作挑战性。由于服务单元成本分摊到医疗服务项目,医疗项目成本归集到病种,鉴于医疗项目成本核算中的分摊规则及方法选择的不同,容易导致医疗项目成本核算结果偏差较大,按照偏差程度较高的医疗项目成本核算结果核算DRG/DIP成本偏差程度相对也大,另外,由于病种的医疗服务项目标准化程度低,核算成本差异度相对比较高,所以,对于标准化程度不高的病种成本核算,项目叠加法不一定是最佳选择。总结归纳限制和影响项目叠加法广泛应用的“五大方面”。
第一,核算医疗服务项目需要广大医务人员的广泛参与,涉及面广成本投入大,协调成本较大,效果较差;
第二,核算医疗服务成本,因为成本分摊规则认为定性因素太多,容易导致核算结果偏失度较高;
第三,核算项目成本叠加DRG/DIP成本,由于诊疗标准化程度较低,项目叠加法成本结果差异较大;
第四,长期按照项目后付费的医保支付体系下,医院追求多做项目多收入不做项目不收入的惯性运转思维,过度治疗、防御性检查较多,医疗服务项目定价偏低,按照项目核算DRG/DIP成本,与实际存在较大的偏离;
第五,项目叠加法核算DRG/DIP成本,因为项目成本核算质量不高,导致DRG/DIP成本核算结果偏离度较大,停留在财务对外报告的层面,不能实现业财融合对内提供更加有用的数据支持,绩效考核不能使用,不利于医院DRG/DIP内部精细化运营管理。
项目叠加法,适用于有项目成本核算数据库基础的医院,对于绝大多数没有基础的医院来说,没有项目成本核算基础数据库,面对DRG/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院急需了解DRG/DIP成本状况,分析DRG/DIP医疗附加值,通过成本核算,为医院进行病种结构调整和收入结构调整提供参数,为绩效考核提供数据支持。医院怎么办?如何进行DRG/DIP成本核算才能实现业财融合“算为管用”?
来源:秦永方医疗卫生财务会计经济研究
作者:张磊 时间:2023-12-02 20:48:26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杨朋杰 时间:2023-12-01 17:48:48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李善杰 时间:2023-12-01 14:27:1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胡晓翔 时间:2023-11-30 14:11:1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杨朋杰 时间:2023-11-30 11:53:26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李善杰 时间:2023-11-29 17:51:06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