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科室主任咨询如何提高CMI值。我认为他抓住了本次医改的一个关键点。
就像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意见中提到的第一个转变:向提质增效转变。这里的“质”,核心就是CMI值。
CMI值高低不仅反映资源消耗程度,更反映技术水平。通过这个指标的排名,相对“公平”地对公立医院进行比较。因此,科室主任、院长们把这个指标作为主要抓手是非常必要的。
CMI = Σ权重 / Σ患者数
以上表为例,CMI = 30/30 = 1
A组代表低权重组,B组代表中等权重组,C组代表高权重组。
可见,当不同组的患者数量差不多时,CMI值约等于权重的平均值。
CMI值的高低和总权重正相关,和患者数负相关。
提高CMI值的方法显而易见,首先考虑提高总权重。
相信大家还记得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曾挖走其他医院40多位医务人员,引起不小的轰动。据了解,他们挖的主要是心脏外科相关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麻醉等。
如果考虑到心脏外科病组的权重比起其他多数外科病组都高的话,相信郑大一的CMI值会明显提高。
那么心脏外科的权重最高的吗?不是,移植才是。目前很多医疗机构都在积极申请移植牌照哦。
如果往大了想,各地兴建医学中心,或许也有这个因素。
所以当表格发生这样的变化:
CMI = 45/40 = 1.125
请记得,不是把所有组都增加患者数,而是尽量增加高权重组的患者。
反之,降低患者数也可以提高CMI值,不过降低的应该是低权重组的患者数。就像以下:
CMI = 25/20 = 1.25
大家发现没有,低权重患者数量减少,反而比高权重患者数量增加,对CMI值影响更大。
简单地说,类似郑大一这样的大三甲医院是否还有必要开阑尾炎这样的手术?阑尾炎手术的权重在众多手术病组中属于非常低的。(机器人手术暂不谈)
反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早已开始实施“精准预约挂号”。让真正该是仁济医生看的患者能够得到救治。
也有人疑问,那么权重低的患者去哪里呢?医联体的下级医疗机构。
分级诊疗自然形成了!
有主任肯定问,诸老师你讲的都是医院的事,我就管一个科室,CMI值该怎么提升?
还是刚才的思路:
1、增加病组权重高的患者数
2、减少病组权重低的患者数
以神经内科为例,脑出血、脑梗塞的病组权重比较高,有些地区比脑肿瘤内科治疗病组的权重都高,当然可以多收点。
有人说,诸老师好像说的不对,医保科说我们这样的病组老是没有结余,亏损的。
这里就出现了另一个需要考量的因素:成本。
如果医院财务能够提供脑出血、脑梗塞病组成本是最好的,假如没有的话,科室可以自己研究一下:住院时间和结余之间的关系。
有不同的研究发现,脑梗塞患者住院时间超过9天,医保结余就没有了,住的时间越长,亏损越明显。
那么神经内科医生们接下来该考量的就是如何保证患者9天可以出院,临床路径如何重新设计,相关科室该如何配合的问题了。
所以提高CMI值,一定会涉及成本增加,需要科室和财务科好好协商一下。
另一个问题是减少低权重患者数,会有主任说我们床位使用率都没满百,收入不够啊。
我看到的现象其实是因为没有高权重患者收治,导致低权重患者挤满科室。
解决问题的方法:
1、多想想高权重患者在哪?
2、不要收低权重患者!!!
对于很多大三甲医院来说,日间手术、日间化疗等已经解决了这样的问题。
也有主任反其道行之,说:我就收低权重患者!
这里要说明一下,他考量的是:利润。
就像我刚才说的大三甲医院不应该开阑尾炎的手术,那么如果有医院只开阑尾炎手术可以吗?当然可以,除非你能做到利润最大化,即在你科室开阑尾炎,既能获得最优质的医疗技术,又能有满意的医疗服务,而且还是价格最低的,利润最大的。简单地说就是他们把这个病组给垄断了。
这样的趋势称之为:差异化竞争。
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出现。
总结一下,提高CMI值的方法无碍乎就是增加高权重患者数量,降低低权重患者数量,如果和其他医疗机构形成差异化,那么市场竞争格局就比较健康了。
来源: 诸任之谈医学人文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3-12-08 17:27:16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许伟明 时间:2023-12-07 16:32:1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田登峰 时间:2023-12-07 08:44:46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齐厄 时间:2023-12-06 16:58:47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杨朋杰 时间:2023-12-05 16:47:3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张磊 时间:2023-12-02 20:48:26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