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DRG/DIP超支管理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诊断不明,导致过多的医院浪费在了无效的环节,延误病情不讲,也造成了很大的费用浪费。因此,CDSS这种工具是可以在这块起到非常强的作用的,也是未来DRG/DIP在往内涵质控真正前行的一个方向。但它准备好了吗?
医疗机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作为临床决策支持的一部分,其实对整个医疗是非常好的技术帮手,但在现实中却很尴尬。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也没有一个真正有效率的厂商做这块。这话我们就来聊聊这玩意大的看不上,小的不用上。
第一,缺少头部医院的支持。这个头部医院可不是各省的前几医院,指的是全国排名前二十以内的医院。只有这帮医院的技术才能算顶级的,依据于他们数据成型的产品才有推广的意义。但这些个医院往往对自己的技术持保护态度,虽然也在做产品,但并不会把自己真正核心的整出去。毕竟这才是吃饭的家伙。因此,做出来的东西有个架子,内容呵呵哒。
第二,叫医学是在不断进步的。这个是这块产品的局限性,想要真正把这个事情做下去。需要很长期的工作和耐心,对于厂商而言,毕竟是追逐利益的,有几个愿意为梦想而活。所以,短期内可以支持技术,长期就不可能了。因此,这些产品开发出来就定型了,几无进步的空间。
第三,大医院也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因为缺乏大医院真正内涵的东西,这个产品就会比较尴尬,而大医院在日常诊疗过程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毕竟这些华而不实的内涵,可能靠自己的经验更为精准,这也是为什么大医院不感冒的原因。那些真正想学的技术不在其中。
第四,小医院没有疑难危重病人了。随着支付改革和监管的推行,而由于经济大环境的下行和大医院的虹吸效应,现在的小医院但凡遇到点真正复杂的疑难危重患者,早就推给上级医院了,留在本院的就是些自己能治疗的普通病人,上这东西有何用。连病人都没有,支持啥,诊断啥,鸡肋都算不上。
以上就是这类产品的一种现状,想要做得下去,就必须真正地去跟这些大医院很长的时间,去学习记录人家的诊治方法,尤其是诊断方法,断得清病,才能治得了病人。当然,还得学习人家的各种用药、检查、治疗等的方法,唯有不断把正确的方法及知识学习到,这类产品才能真正有助于临床,不然也只是个鸡肋而已。
固然电子病历要求了必须上,很多考核评审等也要求了,甚至DRG/DIP改革也得现实需要,但还是那句话,不是为了上而上,选好一个有背景的厂商很重要,小厂商忽悠而已,对医院而言反而是个累赘。
为了买而买是最无用的。DRG/DIP之下,CDSS还需要更多的进步。如何进步呢,一则公司的技术和坚持,这是个长久服务,持续跟进很重要,二是大医院的经验分享,不然也是个无解题,鸡肋产品而已。
作者:王杨 时间:2025-04-30 17:04:59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30 17:02:5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段涛 时间:2025-04-30 16:56:5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4-29 16:18:1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王杨 时间:2025-04-29 10:58:27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28 14:40:40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