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DRG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基于大数据对区域各病组/病种次均费用的标化,用权重/点数与费率/点值给医院结算,类似于“批发购买”,由于DRG分组少,组内病种费用/成本差异大,如果按照DRG结算价核算病种成本,就会影响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和学科建设,医院如何把DRG“批发价”转换成“零售价”,病种成本核算成为医院精益管理绕不过的“坎”。
DRG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基于大数据对区域各病组/病种次均费用的标化,用权重/点数与费率/点值给医院结算,类似于“批发购买”,由于DRG分组少组内费用差异大,虽然通过CV调整,由于各家医院的医疗费用水平及成本耗费不一样,这就影响到医院对病种成本核算盈余管理。
在DRG下医院如何破解“收入拆分”难题?第26讲,介绍过DRG医保“批发价购买”原理,并且介绍了DRG医院“零售价格”拆分收入的方法。本讲再次介绍一下DRG医保“批发购买”医院如何“零售”?
第一种方法,直接按照医保DRG结算规则是多少算多少。简单粗暴,不考虑组内差异大问题,这就会苦了成本真的大一些学科,就会出现推诿患者现象,进而影响学科发展。
第二种方法,按照实际医疗费用二次分配法。先把DRG结算收入,按照科室收入占比平衡一下科室收入差异。此种方法就会出现,病种医疗费用高的科室获得的收入较多一些,但是与实际成本很难匹配。
第三种方法,按照成本配比法。
3种方法用案例模拟一下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看出,DRG“战略批发购买”下,在各家医院会出现“平均主义陷阱”,主要原因是基于区域大数据“均值”,这也清楚的告诉医院,实际医疗费用只有低于均值,医院才会“医保盈余”,高于均值医院就会出现“医保亏损”。如何把医保“批发购买价”,转换成“零售”到科室到病种,这只是一个DRG病组的模拟结果,不同的DRG医保资源对科室的结算不同,医院内部如何合理分配DRG结算资源,不仅对医院精准病种成本核算和盈亏管理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医保资源医院内部分配不当,直接还会影响学科建设和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有可能磋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您认为哪种方法核算病种收入比较合适,是不是要充分考虑医疗费用法和成本核算法两种方法较好?
作者:王杨 时间:2025-04-30 17:04:59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30 17:02:5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段涛 时间:2025-04-30 16:56:5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4-29 16:18:1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王杨 时间:2025-04-29 10:58:27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28 14:40:40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