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从2018年开始,整个医疗信息化领域进入了很迷茫的怪圈,尤其是国家医保局成立之后,各种的政策纷至沓来,各种评价标准层出不穷,我们正在经历评价标准大爆炸的时代,与之对应的是医院管理者越来越不会管理了。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标准:到现在也有好几个版本了,从微调到今年新增肿瘤类指标,经历多个小版本。
等级医院评审:20版到22版,到现在很多省份都还没过渡到新版评审。
ICD10&ICD9编码:从19年之前的各省混乱到大统一,国家临床版都有好几个版本了,国家医保版也有两个版本了,这还不提中间还要求推行的ICD11。
DRG&DIP:CHS-DRG从1.0到1.1,再到即将发布的2.0,还有DIP的1.0,再到即将发布的2.0。
当然,还有最近即将公布的替代掉“电子病历评级”的《智慧医疗评价标准》。
标准更新的频率在逐步加快,似乎各家医院刚进行了一个评价,转头就发现新的标准又不适应了,又得继续来过。
过往投入的成本还得继续增加,毕竟不能再换一套新的,这几年环境也不好,也不敢大张旗鼓地搞新的,况且也才刚搞了一个电子病历评级或智慧医院建设或互联互通,再按新的标准来一遍,好像也说不过去。但是呢,现在的系统又无法支撑新版的评审标准,也只能在小修小补,应付差事而已。
不止医院管理者迷茫,换谁都觉得迷茫。好不容易开始适应一个新的标准,好家伙,转眼就出来新的了,如果新的是微调也就罢了,很多都是大调整,那咋玩?我也不知道咋玩。似乎除了给医院做事的厂商专业性足够的话,或许也能快速适应,但成本是个大问题,意识更是个大问题,能接这种工程的厂商在创业性上肯定是没那么拼的,结果多数都得医院自己来承受。
这就是现实的困扰。想脱离这样的怪圈,或许医院就得有意识按照自己的节奏来了,底层标准思维很重要,不再关注于上层的评价标准如何,底层的质量控制好了,管他上面如何变呢,也只不过是以不变应万变了,自身强大才能真的强大。
当然还有一体化整体建设的思维,散点建设的边界感太强了,已难以适应医院现在的管理需要。
甭管这个世界上的chatgpt已经发展到了第五代,我们第四代还没吃透呢,先把四代搞懂远比去玩五代的好,毕竟任何事物都是共通的,管理如是,AI亦如是。
作者: 尚巾君
来源: 医管学者
作者:王杨 时间:2024-11-05 17:22:46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祁冉 时间:2024-11-04 17:16:45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4-11-04 17:07:4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张睿泽 时间:2024-11-04 11:58:53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林逸轩 时间:2024-11-01 17:17:07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张睿泽 时间:2024-11-01 15:05:38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