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感触:
“住院15天上限”,主要责任不在医保待遇设计,也不在医保支付管理。开头为什么先说这个?
有钱不一定能把事干好,没钱一定不行。医院医生肯定要吐槽:关键是看你和你加一起给多少钱。
社会性住院:把医院当酒店?这就侵犯了很多条逻辑。一是明确诊断、收住院标准、应出院标准。二是对患者造成医源性伤害,或者欺诈骗保的风险。
群众急难盼:只要医院医生有钱赚,而且患者方面感觉就算麻烦一些也还过得去,各方都无所谓。不会上升为舆论。当舆论延绵不绝,说明没有出路。
一方面是医院医生觉得难,在面对患者及家属时很难,难也要硬着头皮讲东讲西。另一方面是患者及家属难,这是一个微观卫生经济的现实重要课题。
因此,需要卫健部门、医疗行业做全系统排查,找全正面可以抗争的、负面且不上台面的。对正面可以抗争的部分,找医保或者商保;对负面且不上台面的部分,找媒体或者管理。
几个机会:
一是长期护理保险继续完善,对于失能半失能评估标准与待遇开始享受的等待期,对于医疗护理与治疗、非治疗的分工衔接,做好设计运营,体现服务好。
二是用好医共体内的医疗机构之间的梯级、专业分工,用好医保异地住院直接结算。说白了,医保患者要享受医保待遇、医疗服务好,有时必须异地就医。
三是患者因此多次在不同医院住院时,应注意医保统筹基金、患者经济利益的维护。检查结果互认、患者健康档案等,都能降本增效提质。做好供需教育。
四是商保开发一些住院津贴责任,建立匹配的医疗网络合作。买的不如卖的精,商保既从供给侧买,又向需求侧卖。应用好统计学、品牌力,寻找可能性。
感谢张老师对本文的启发。
作者:曾思远 时间:2025-04-25 16:57:25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秦王 时间:2025-04-25 16:09:41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村夫日记 时间:2025-04-23 13:37:4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陈昕禹 时间:2025-04-23 13:37:44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5-04-23 13:37:4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23 09:05:20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