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感触:
“住院15天上限”舆论延绵不绝,有点“撒豆成兵”的韵味。一具体就深刻,细究发现端倪。
一是卫健部门对医院一些运行指标统计太粗放,有些医院、科室在平均住院天数方面有特殊,具体开多大口子合适?开多大都不合适。应该下钻一层,看清楚是哪些医院、科室,而且有无必要模仿医保部门“特病单议”,将这部分现象单拎出来管理。
二是医院、科室在“住院天数”方面呈现分化。新现象是伴随DRG/DIP全面覆盖,一些头部医院“吃肉”,把“骨头”丢给其他能级稍差、患者被动选择的医院。而这些二流医院自然也喜欢“吃肉”,拿住院天数凑一凑。所以,原来的管理显得粗放。
三是不同科室的全病程费用曲线,值得有研究。就聚焦在急性治疗期也可以。放开一些,将康复治疗阶段的费用曲线也延长画进来也可以。从中,我们能看到:为什么一些医院、科室宁愿劝患者早出院,而为什么另一些医院、科室宁愿劝患者住久些。
四是一些民营医院搞创收,需要住院天数空间。民营医院数量最多,有床位,但闲置率参差不齐。“全院一张床”有利有弊。比较惨的是患者,当面对“住院15天上限”又重新开始住院,经济利益、可及性便利性可能双输,涉及到老人和小孩更敏感。
因此,医院应做好解释,并有预案。现在全凭临床医生一张嘴,加起来就是七嘴八舌、各显神通。
医院甚至应该设置专人专岗做统筹:耐心合理解释、帮助转诊联系、请患者及家属选择,多救人。
医院的质量管理、服务管理是短板,不能只讲治疗,不讲救人文化。本质上,这是医学人文公益。
感谢张老师对本文的启发。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3-18 17:13:4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3-18 13:45:0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5-03-18 13:45:0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3-18 10:58:41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胡晓翔 时间:2025-03-17 14:51:0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晨晓 时间:2025-03-17 14:26:59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