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边我不是去做大夫的,主要是学习,我就每天在他们一个大NICU旁听、查房、学习。有次到东海岸参观学习了一个礼拜,就认识了特别有名的布雷泽尔顿(T.Berry Brazelton),他对我挺好的,那时候住在他们家,车子接送,吃饭也是他们管了。他创建了新生儿行为评定,很难学,我当时就努力给学会了。我就在那边做,回来以后也做,但是我觉得四十多项太复杂了,平时门诊很难做那么多。
后来有一个法国的老师叫阿米尔-梯桑(Amiel-Tison)到中国来,籍孝诚大夫就让我做翻译,这样我就跟他做朋友。后来我又有个机会去日本,又在那儿见了他,然后就学会了他的方法。他主要是搞神经的,所以他是神经评估20项,行为的比较少。我就把他们两个行为、神经的优点搞到一块,自己构建了一个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分法。这个方法后来写进《实用儿科学》和《胎儿新生儿学》,被全国使用了。
遇到早产或脑损伤等先天问题的新生儿时,我们去做20项检查,来评估他的预后。如果通过测评通常就没问题,没通过可能就会有问题,就需要后天加强训练。就从小开始帮这些孩子们练习竖头、翻身、拿东西、坐、爬、站、走,有意识按照婴幼儿发育的规律让他在玩中训练,不用药。后来证实这种在养育当中游戏一样的手法,效果特别好,可以预防孩子智力低下,轻的脑瘫通过早期干预就不明显了,重的变轻了。后来也被写到儿科教科书了。
最近有个刚出生时看过我门诊的孩子家长找到我,说那时他孩子有脑外积水,他们抱着孩子到协和医院找我,说我当时把孩子放在诊室里大概不到一小时,等出来后就告诉他们“虽然脑CT显示有不少积水,孩子肌张力也确实高,但是结合孩子各方面反应的观察,不用继续给予药物治疗了,只需要配合物理的抚触按摩就能够逐步康复”。他说当时负担马上就减轻了,果然回家没多久孩子完全正常了。这个家长当时应该是拿了我一套指导家长在家给孩子运动的光盘就回家了,以后就没信息了。这次他到北京专门找到我说他孩子已经17岁上高中了,学习非常好,还专门给我写了一封感谢信,知道了这孩子的近况我挺感动的。
还有一个孩子出生9天的时候,就被他父母抱着来找我了。这孩子生下来就发现有一个大脑主动脉栓塞,脑子里有一块很大的血肿。在门诊检查之后我就告诉孩子家长说不要紧,可以通过早期干预来代偿。我后来追踪这个病人到9岁,当时他基本已经正常了,只是一侧手活动稍微差一点,其他都很好。
我记得有一天门诊来了个2岁的孩子,长得挺好也没运动障碍,就是不会说话。我就问他妈,你跟他说话吗?他妈说他也不会说话我就不跟他说。相当于这孩子到2岁家长都不怎么跟他说话,这纯粹是家里造成的,这让我印象太深了。所以我觉得要做早期教育,要宣传推广,要让父母知道孩子一生下来就要多跟孩子对话,你要说英语他慢慢就会英语了。
笔者感触:
第一,上述神经评分表,多么有用啊。健康管理也需要明确诊断,健康管理需要由明确诊断给予一个开始努力的信心。
第二,医生同情心,看到了一些奇迹。减轻了一些家庭的无辜焦虑,减少了一些无效治疗乃至医源性伤害,增色圣手。
第三,儿科教科书、老年科教科书,都非常重要。使我们觉得消极或太过积极的这些领域里,重新又看到了满园希望。
感谢鲍秀兰老师对本文的启发。
笔者按:
我觉得我能在协和做儿科医生挺幸运的。我的老师周华康教授还是儿科学会的主任委员,我特别幸运能遇到这位老师。协和特别强调注意临床观察,从来不是机械的。像我们周主任在外宾门诊的时候,没事就去看看病房的孩子,他就是通过观察细致了解这孩子的问题。我觉得这一点特别重要。
作为儿科医生,我觉得第一点就是要全心全意,因为儿童什么都不懂,家长也不会整天陪在旁边,对患儿好不好就看你自己。然后就是儿科医生要有爱心,要热爱这份事业,做医生一定要有同情心,这个是最要紧的。
作者:祁冉 时间:2025-01-24 16:34:32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5-01-24 16:00:36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杨海军 时间:2025-01-24 14:05:5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秦王 时间:2025-01-24 10:44:00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5-01-24 10:42:1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齐厄 时间:2025-01-24 10:37:28 文章来源: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