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社会办医疗机构办院时间短,组织维系力弱(无公立医院的编制)、效益不理想等原因,其品牌效应、队伍稳定性、业务业绩等相对于本地公立医院,要差很多。这样,对医院的病人吸引力、业绩提升、可持续发展,等,都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会陷入恶性循环。
如何尽可能补齐这些短板,确保医院可持续发展?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员工本地化,不失为社会办医尤其基层医院(县域及以下区域医院)提升管理经营效能的最为有效的办法之一。
所谓员工本地化,是指位于区、县域的医院,聘用的员工,尽可能多地用本区域籍的人,且与医院物理距离越近越好,本地化占比理想要达80%以上。员工面应该包括从院长到门卫保洁的全体员工。
医院员工本地化,综合应有以下优势。
首先有助获取忠诚客户。社会办医疗机构任何时候都是最在乎病人的不足,总是在千方百计想办法如何能够获取更多的病人。员工本地化,可以助力获客,而且获得的是忠诚客户。每一位本地人背后都有一个亲戚朋友圈,经常联系及关系良好的人员应该在100人左右,也就是只要你招呼一下,同时医院也有能力,这些人就诊的首选地应该就是员工所在的医院。按一家100员工医院测算,可以有10000忠诚患者,按每人每年平均就诊6次计算,全年应该有60000诊疗人次,平均每天有164人次来院就诊;按每人每年平均住院0.18次计算,全年就可以有1800人次住院,差不多每天可以收住5人。上面的数据,可以产生至少3000万的收入,就凭这些业务,一家100人的医院效益已经足够好了。当然,这中间,并不是你可以通吃。即便如此,这笔帐算下来,我想应该会吸引每一位基层社会办医疗机构的投资人和管理者。
其次,有助医患沟通。同为本地人,同宗同源,习俗一样,文化一致,语言相通。尤其很多地区,基层老人普通话都不会讲,语言不通有时会给诊疗带来很大麻烦,甚至会带来纠纷。文化、习俗、语言的相通,有时还直接有助于疾病的诊疗。很多时候,在医院,良好的沟通,是医生最重要的法宝之一。
第三,有助于建立医患互信。国人都有一种同乡情结,对老乡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和信任感。在诊疗过程中,拉拉家常,拉近距离,有时甚至会攀上亲戚,让医患关系会更进一步。医患互信,往往会大大降低医疗纠纷,医院很大一部分纠纷是因为沟通和信任的缺乏造成的。
第四,有助于医院公关。中国是一个关系社会,医院需要打通社会关系的地方实在太多。有关系,一路绿灯,无关系,寸步难行。如果我们有心或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建立一份员工社会关系档案,那么多员工,总会找到与地方哪个部门领导或办事人员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有了这些关系,到相关政府与部门办事、医疗纠纷处理等都可以事半功倍。这种关系,有时价值连城。
第五,有助于降低成本。很多新办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员工多来自全国各地,外地员工安排住宿是必须的。光这一项,每位员工的租房费用应该至少每月在500元以上。全年多支出至少几十万。其他,外地员工用餐、探亲等成本也是不小的开支。羊毛出在羊身上,本地员工就可以省下好多。
第六,有助于队伍稳定。社会办医,最大的问题和困惑之一,就是人员的稳定性差,流动性大。这对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员工凝聚力和忠诚度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外地员工,天南海北,天马行空,流动性肯定大,这是常理。按我们既往经验,外地员工与本地员工的流动性之比是5﹕1,所以,员工本地化,可以大大提升医院员工队伍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人才培养和技术队伍的建设,从而有利于医院的长远发展。
既然员工本地化有如此巨大的好处,我们就有必要大力推行这一计划,甚至说不惜代价去做也不为过。
如何吸引本地员工入职?无非老三套:待遇、感情、事业。
待遇。建立本地员工待遇优惠制度,基本工资可以上调10%-20%,辅以其他福利,比如购房补贴、带薪公费进修等;
感情。以情感人,往往是花小钱甚至不花钱办大事的法宝。医院可以建立相关组织(员工互助会),投资人或院长牵头做一些工作,如,人情礼仪逢事随礼、春节登门拜年、联谊活动、退休员工关怀,座谈会制度、团队建设、家庭关怀(直系亲属看病优惠制度、免费体检制度等),等;
事业。基于本地员工具有稳定性好的优势,一些重要工作尤其需要持续性、专业性强的工作,优秀安排本地员工;建立优先进修、培训、学习制度;建立本地专家传帮带制度,协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引进并用好本地员工,使员工本地化的效能最大化,医院需要跟进相关措施、注意相关工作。
首先要在本地员工大会上把员工本地化思路、政策讲透,让每一位本地员工知道本人至于医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优势可以轻松转化为医院的价值,进而转化为自己岗位工作以外的价值。
医院要建立每年一次的员工本地化效能评估机制,加动态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设置奖罚措施,如在某些工作(如公关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要及时奖励。建立渠道病人登记制度,病人多者,额外奖励,病人少或没有的,连续时间段考评统计,分析原因,对一些确无价值或贡献的本地员工,可以取消优惠待遇。
当然,也要注意处理好外地员工的关系,在相对优待本地员工的同时,不能绝对亏待外地员工。千万不要因此伤害外地员工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外地员工也必须用好,因为做到员工100%本地化,估计是难的。
2025.3.11
作者:段涛 时间:2025-03-27 17:19:1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3-27 17:00:2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王杨 时间:2025-03-27 10:17:56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3-26 14:33:2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3-25 17:24:3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曾思远 时间:2025-03-25 11:31:41 文章来源: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