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2025 年 “3·15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的脚步日益临近,此前国家卫健委、市场监管总局等十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医疗监督跨部门执法联动工作的意见》持续推进,医疗领域势必将迎来新一轮全方位严查。民营医院作为近年监管重点对象,需高度警惕以下六大违规风险,避免触碰法律红线。
一、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触碰不得的 “高压线”
医保基金,作为老百姓的 “救命钱”,其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参保人的切身利益。然而,部分民营医疗机构受利益驱使,在医保基金上打起了歪主意。从各地曝光的案例来看,串换收费、超标准收费、重复收费、诱导住院、虚假住院等违规行为屡见不鲜。
江西某卫生院在 2021 年 1 月 1 日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期间,存在串换收费的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行为,涉及违规金额高达 360,804.28 元,最终被责令退回违规基金,并面临等额行政罚款。在天津,天津某医院因超标准收费,天津市某中医医院因超标准收费、串换诊疗项目等行为,均被医保部门作出追回已支付医保基金、约谈主要负责人、责令限期整改等协议处理决定。
依据《关于加强医疗监督跨部门执法联动工作的意见》,卫健部门将严格审查民营医院医保基金使用情况,对违规行为 “零容忍”。情节严重者,不仅要退回违规资金,还可能面临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追究相关人员刑事责任等严厉处罚。民营医疗机构必须深刻认识到医保基金监管日益严格的形势,建立健全医保基金使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医保政策培训与学习,规范诊疗行为和收费标准,确保医保基金合理合规使用,这是防范此类风险的关键。
二、诊疗行为不规范:医疗质量与安全的 “隐患”
诊疗行为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医疗质量。一些民营医疗机构为追求经济利益,在诊疗过程中存在过度诊疗、过度检查、违反诊疗规范等问题。
西安某医院就因过度检查、超标准收费、重复收费问题,涉及违规金额 15,191 元,被西安市高陵区医疗保障局责令退回医保金额并处罚款。部分医疗机构还存在健康证体检流程不规范的情况,如 2025 年 1 月央视曝光的河北石家庄一些医疗机构违规办理健康证事件,存在不核对体检者身份、缺失询问既往史和体征检查环节、病原微生物检查流程不规范等问题,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
《关于加强医疗监督跨部门执法联动工作的意见》明确将医疗美容、辅助生殖、互联网医疗等列为专项整治领域,对非法行医、超范围诊疗等行为 “露头就打”,并建立跨地区行政处罚信息共享机制,杜绝以罚代刑。
民营医疗机构必须严格遵循临床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合理、必要的医疗服务。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避免因诊疗行为不规范引发医疗纠纷和法律责任。
三、人员资质与管理问题:医疗机构的 “根基”
医疗卫生技术工作专业性极强,要求从业人员具备相应资质和能力。然而,部分民营医疗机构存在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的现象。
西安市某综合门诊部就因这一行为,违反《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被罚款人民币 10,000 元。此外,人员管理不善还可能导致医务人员违规操作、泄露患者隐私等问题,损害医疗机构声誉。
民营医疗机构要严把人员准入关,确保所有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的人员具备合法资质,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日常管理和监督考核。建立完善的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体系,不断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法律意识,为医疗机构的稳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根据相关法规,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属于严重违规行为,医疗机构将面临罚款、停业整顿等处罚,情节严重的将被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四、广告宣传违规:虚假承诺的 “陷阱”
为吸引患者,一些民营医疗机构在广告宣传方面常常夸大其词,发布虚假、误导性广告。虚假宣传医疗技术、专家团队,承诺 “包治百病” 等情况并不少见。这种违规广告宣传不仅违反《广告法》《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还容易误导患者,损害患者权益。一旦被监管部门查处,将面临高额罚款、停业整顿等处罚,严重影响医疗机构的形象和信誉。
市场监管总局明确要求,未经审查的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将被严厉查处,违法机构一年内不得申请广告审查,情节严重者直接吊销诊疗科目。民营医疗机构在进行广告宣传时,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广告内容真实、准确、合法。以诚信为本,通过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而非依赖虚假广告吸引患者。
五、数据与隐私保护:医疗信息安全漏洞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普及,部分民营医疗机构在患者数据收集、存储和使用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湖南省近期专项治理中发现,医疗健康类 APP 存在 “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强制授权” 等问题。若民营医院疏于数据管理,一旦发生患者信息泄露事件,不仅可能面临高额罚款,还将引发患者的信任危机,对医院声誉造成严重损害。
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医疗机构有责任严格保护患者的个人信息,完善数据加密和权限管理,确保患者信息的安全与合规使用。民营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和传输流程,加强员工的数据安全意识培训,避免因信息泄露引发群体性投诉和法律风险。
六、预付费与资金链风险:从 “跑路潮” 到信用崩塌
预付费模式在口腔、医美等民营医疗领域较为盛行,但随之而来的是资金链断裂导致的机构 “跑路” 事件频发。某口腔机构因投资方违约导致多地门店关闭,数千名患者预付款无法追回。此类事件不仅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还可能触发刑事追责。
消协多次提醒消费者警惕大额预付费风险,而《关于加强医疗监督跨部门执法联动工作的意见》明确将打击 “损害群众健康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对涉及骗保、非法集资等行为强化行刑衔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民营医疗机构应合理规划资金使用,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确保预付费资金的安全与合理使用,维护自身的信用和声誉。
面对当前的监管高压态势,民营医疗机构未来需从以下3方面积极应对:
1、完善内部合规体系:定期核查机构资质、人员资质、广告内容等,建立全面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违规行为。
2、拥抱技术监管:利用大数据、AI 等先进技术优化诊疗流程,实现医疗数据的透明化和可追溯性,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
3、重塑品牌信任:通过公开服务质量数据、积极参与行业评级等方式,提升自身的公信力,以诚信经营赢得患者的信任和社会的认可。
国家卫健委明确表示,未来将推动“良币驱逐劣币”,合规经营的民营医院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唯有坚守法律与道德底线,民营医疗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3·15不仅是消费者权益的守护日,更是医疗行业自我革新的契机。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筛选中,唯有合规者方能立足长远。
作者:段涛 时间:2025-03-27 17:19:1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3-27 17:00:2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王杨 时间:2025-03-27 10:17:56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3-26 14:33:2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3-25 17:24:3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曾思远 时间:2025-03-25 11:31:41 文章来源: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