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医院管理

医院是个复杂系统,我们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需要升级了

25年04月03日 阅读:917 来源: 段涛原创 IP属地:北京市

  01、为什么领导层很努力,但是医院管理的很多手段和做法还是会失效?


  医疗机构的服务提供者和患者都是人,不是生产流水线这样的简单系统,是复杂系统。


  在这种复杂系统的组织管理方面,传统的管理模式是往往是失效的。


  想要通过开个会做动员,发一封邮件下达指令,整个组织的行为就会发生改变是不可能的。


  医院管理需要长期主义,它的目标是不可能通过周例会,月例会的目标就能实现的,像组织变革这种复杂的问题,通常至少需要2-3年才能达到目标。


  正确的事情做了一段时间看不到效果就放弃,这往往是认知不够,虽然看上去很忙,结果是没啥用。长期主义的事情是看准了就要长期坚持下去的,是无法用短期的绩效主义去考核的。


  这也是大多数组织无法做到长期主义的主要原因,最重要的是不懂什么是复杂系统和复杂系统的管理原则。


  员工能力的提升,员工意愿的改变,员工和组织治理的改变需要很长的时间。


  现在的管理系统,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基本上是在工业时代产生的,进入商业时代以后逐步进行不断完善。但其基本理论还是机械论与还原论,认为管理是可以分拆与整合的,是一步接一步的流程化可以解决的,是有了命令就可以有稳定输出的。


  这个逻辑成立的前提是一切可以衡量的,是有稳定的因果关系的,是可以通过精准的控制来保证结果输出的。


  很遗憾,现在的医院组织是个特别复杂的复杂系统,这种传统的管理方法往往会失效。


  02、医院管理为何是复杂系统变革?


  医院作为典型的高可靠性组织(HRO),其复杂程度远超航天飞行或航空母舰的管理。在医疗场景中,服务提供者是具有独立思想与情感的医护人员,服务对象则是饱受身心困扰的患者,而诊疗过程涉及生理、心理、社会等多维因素的动态交互。这种“人-人”系统的核心特征,决定了医院管理无法套用工业时代的机械论思维,必须基于复杂系统理论重新构建管理逻辑。


  03、复杂系统的特征与医院管理的映射


  1.因果链的模糊性与非线性


  在简单系统中,A指令必然导致B结果;但在医院管理中,一个流程的优化可能触发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例如,缩短门诊候诊时间看似提升效率,却可能因医生接诊压力增大而影响诊疗质量。管理者需意识到,单一干预措施无法解决系统性问题,必须多维度协同调整。


  2.增强回路与调节回路的动态博弈


  增强回路(正反馈):医院中某些机制会自我强化,形成“滚雪球效应”。例如,医生团队通过定期病例讨论提升诊疗水平,吸引更多患者,进而积累更多经验,形成“能力-口碑-资源”的正向循环。管理者需识别并扶持这类良性循环。


  调节回路(负反馈):系统内也存在抑制过度发展的平衡机制。例如,若某科室过度追求手术量增长,可能导致医疗差错率上升,此时医院的质量管控体系(如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会介入,通过调整绩效考核或资源分配,抑制盲目扩张。


  3.时间延迟的普遍性


  医疗质量改进、员工能力提升等目标往往需要数年才能显现效果。例如,引入新的护理培训体系后,患者满意度可能在初期不升反降(因适应期摩擦),但长期坚持会逐步形成正向增强回路。若因短期数据波动而放弃,则永远无法触及深层变革。


  4.自组织与涌现


  医院的创新能力常来自基层的“草根智慧”。例如,某科室护士自发设计的分诊流程优化方案,可能通过局部实践逐步扩散为全院标准。管理者需营造开放环境,允许试错与自下而上的创新,而非仅依赖顶层设计。


  5.动态稳定性与适应力(Resilience)


  医院需在严格的安全质量管控(Control)与灵活应变(Context)间取得平衡。例如,疫情期间,既需严格执行感染防控规范,又需临时调整资源分配策略以适应突发需求。这种“韧性”来自系统内部的多层次冗余与快速反馈机制。


  6.不确定性驱动的目的性


  医疗决策常面临信息不全、风险难测的困境。例如,危重患者的治疗方案需综合医学证据、家属意愿、资源条件等多重变量,而非遵循固定流程。管理者需接纳不确定性,通过持续学习与迭代逼近最优解。


  04、医院管理改革的三大原则


  1. 从“控制”到“引导上下文”(Context over Control)


  工业时代的管理强调标准化与服从,但医院管理需注重“情境赋能”。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曾经说过:我只需要一双手,而你却给了我一个人。我不想管人,人很复杂,有喜怒哀乐,会有情绪。


  医院现在常用的管理理论,管理思维,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主要还是来自于工业时代,管理工厂生产线这种简单系统是OK的,但是医院是特别复杂的复杂系统,如果还是用这种“科学管理”的方法往往是无效的。


  对医生这种知识工作者,你更多的是需要赋能和授权,而非仅用绩效考核约束行为。管理者应成为“园丁”,培育系统自我优化的土壤。


  2.以长期主义对冲短期绩效主义


  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是患者信任与员工成长,这两者均需长期积累。若将“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药占比”等指标作为唯一目标,可能催生数据造假或过度医疗。真正的改革需建立“过程-结果”双重评价体系,容忍阶段性波动。


  3.用复杂性思维重构管理工具


  传统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在复杂系统中常显乏力。可引入适应性管理框架,如“试探-感知-响应”(Probe-Sense-Respond),通过小规模试点快速试错,再逐步推广。例如,某医院试行“多学科协作门诊”初期仅开放少量号源,根据患者反馈动态调整流程,最终形成可复制的模式。


  05、耐心是复杂系统变革的第一美德


  医院管理改革如同培育一片森林,而非组装一台机器。树种需要数年扎根,生态需数十年形成,其间需应对虫害、干旱等无常挑战。若因一棵幼苗未即时开花而弃之,则永无参天大树。管理者需放下“立竿见影”的执念,以复杂系统之眼洞察本质,以长期主义之心静待花开。


  正如圣埃克苏佩里在《小王子》中所言:“真正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医院管理的真谛,亦藏于对人性、时间与不确定性的敬畏之中。


  来源:段涛大夫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944阅读

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医保和薪酬“红利”来了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03 11:24:46 文章来源:原创

1101阅读

团队管理中什么比结构更重要

作者:王杨 时间:2025-04-02 17:36:10 文章来源:转载

1125阅读

绩效国考指标研讨系列5-- 如何提升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占比?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02 17:34:37 文章来源:原创

1257阅读

绩效国考指标研讨系列4-- 出院患者手术占比突围战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01 17:30:14 文章来源:原创

1363阅读

领导者决策偏好手册---实践版要领20条

作者:蒋巍巍 时间:2025-03-31 17:33:37 文章来源:原创

1513阅读

向上管理:10个技巧打造双赢职场关系

作者:蒋巍巍 时间:2025-03-31 11:25:50 文章来源:原创

简介
段涛,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产前诊断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