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买卖小程序
01
进阶至本期,管理者带团队的七项个人修炼已经到最后一期了。从观察力一直到培养,都在努力让我们更加具备带出一个好团队的能力,如果你已经开始反思与行动,相信能力已经在提升了。
我们通常将能力的提升叫做成长,让团队成员成长是所有执行的根本,这一点已经被反复强调过很多次了。那让团队成员成长,就是终极使命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关注成长与成长力的区别。
02
在培训中经常会讲到一个案例,内容是这样的:
土豪或WIFI情况下可以看本视频
领导提拔了一个刚入职没有多久的新员工佳航,一个在团队里一直中规中矩的老员工李丹就不同意了,跑去质问领导。领导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布置了一个很重要的工作:落实一个客户要来公司考察的事情。回来后,领导又同样安排了被升职的员工去做这件事。
同样一件事情,两个员工的工作结果却是差距很大:
老员工李丹:回复,可能下周过来。再问几人,具体星期几等相关信息,就一无所知了。最后竟然埋怨起领导来,你也没有让我问啊。
新员工佳航:回复,具体星期几、几人、行程安排,这些都是领导想要知道的。还想到了领导没有想到的,诸如定酒店、天气等内容。
表面看这只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或着简单评价老员工是否用心的问题,只是混日子。而我们却需要透过现象,进行深度的思考,为什么新员工比老员工能力都高?这显然不再只是一个用心与否,能力高低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于成长力的问题。
简单来说:成长就是能力在提升,而成长力则是提升能力的能力。显然,新员工的成长力要比老员工强,所以,同样的时间,同样的环境,而成长却是有很大的差距。
03
为什么一定要将成长和成长力分开来呢?
大多数人的能力成长模式是“吃一堑,长一智”,或者是“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点”的模式。正如上文中的老员工李丹一样:经过这次的事情,她下一次再办同样的事情,可能就会复制新员工佳航的做法了,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算是成长了。
然而,任何一个管理者都拥有的是新员工,一是时间效率完全不同;二则是感觉在面临更多新任务或困难时,新员工会更加靠谱一些。
这种渴望的背后就是对员工成长力的感知与肯定,我们会认为她在面对一些新问题、以前没有遇到过的问题时一定会有比较靠谱的解决方法;我们会认为她会前途不可限量,成长空间巨大。
必须把成长与成长力分开的主要原因,还来源于我们这样一个骤变的时代。大数据、跨界、资本、科技等等,让我们越来越没有安全感,因为经验慢慢变得毫无用处,下一个问题或时间,面对的问题只能使用新的模型或方法。所以,诸如老员工李丹式的成长模式,将付出更大的成本。
成长力,比成长更加重要。
04
有人问过我,读书是为了什么?我说,读书是为了学会读书。看似很拗口,其实学会读书比读书更加重要,书与知识永远读不完、学不完,如何用有限的读书,而去构建无限的三观、思维模式,这才是学会读书。
而对工作、管理等亦是需要如此。
大多数管理中所遇到的问题,就源于我们只是“授鱼”而没有“授渔”。后者对于管理者和团队成员而言,就是指成长力。
单纯的强调解决问题,就会失去思考“为什么要解决问题”的思考;单纯的强调能力成长,就会失去转化为“为什么要提升能力”的思考。
你的思考是什么呢?欢迎留言探讨。在此不再做更多的展开。
05
如果把成长力做一个具象化的话,它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1、成长力应该是一种系统思考的能力
很明显,新员工佳航在执行工作前,对要达成的目标做了系统的分析,包括领导真实意图是什么,又如何去实现。而老员工李丹,只是在简单的完成任务:领导的口头表面要求。
同样是医生,如何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或院方对自己的要求呢?是简单的应付工作,患者来了,满意不满意跟我无关;还是不单把患者留住,还需要让患者满意,不仅满意还要让患者转介绍?这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能力,后者显然才是医院最想要的。
2、成长力应该有一个更加本质的目标
怎么理解呢?完成阶段性目标不是真正的目标,可持续性发展才是。一些职业经理人为了完成阶段目标,忽略战略、无视文化,破坏性的挖掘,让医院缺乏核心竞争力,无法再保持竞争优势。
每个月业绩都在增长的医院,未必就能在未来生存;每天进步一点点,未必保障不被淘汰。把成长与增长,放在一个更长的时间和更大空间里时,我们会发现那个目标的渺小与错误。
3、成长力是通用的底层思维与认知系统
当变化越多时,基本的原理就越重要。成长力,是无论面对任何变化、任何困难,都能坚持本质目标、系统思考的系统。所以,我们会认为新员工佳航,在面对一些新问题时,会更加有优势。
可以形象的做个比喻:成长是加法,一点点的往上积累,而成长力则是做乘法,每次都可以创造性地完成工作。
06
如何具体修炼与提升管理者的成长力呢,也简单给几个建议:
1、经常更换视角
直接一点的说法,就是放在更大的空间和时间上来看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不是不重要,但如果每天成长的一点太小,一是无法满足领导对自己的要求,二是没有其他人成长速度快,依然会被淘汰。
管理者要经常更换的视角:领导的视角、员工的视角、未来的视角、顾问的视角等等,来更加全面的审视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构建相应的成长力体系。
2、拥有乘法思维
传统的能力成长是做加法,经一事长一智,而成长力,更多是跳出当下、综合思考,所以面对新问题时,更容易产生乘法的结果。如果能够让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在成长力上得到提升,就是乘法式的增长。
3、遇事多问本质目标是什么
本质目标是最容易迷失的,因为本质目标并不好衡量,且不太好实现,需要解成更多容易实现的目标,时间一长,团队容易将本质目标简化为分目标。
如:团队很容易把短期的业绩目标当成了核心追求,忽略核心优势的保持,让组织失去竞争的机会与能力。
4、吸引优质人才
注意这里是吸引,管理者或团队需要建立并释放吸引力,面对爱自己的人才,就是认同自己价值观的人才,就把他留下来。
5、把成功的经验标准化
必须要清醒的认识到,无论如何强调,大部分的成员成长力还是不足的,像老员工李丹的人还是绝大多数,因此把成功进行标准化,如上面新员工佳航的做法,列一个同类事情的标准化内容,有助于提高效率。
07
成长力比成长更加重要,如果给一个关系的话,就是用成长学会成长力。管理者需要自己先努力践行,让自己更加具备成长,再去帮助更多成员拥有这种神奇的力量。
管理,不仅仅是一种责任与义务,还是一种修行,修行自己,影响他人。
作者:秦王 时间:2025-11-21 14:19:53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张木宁 时间:2025-11-21 08:46:53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1-20 15:11:4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秦王 时间:2025-11-19 14:09:40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张木宁 时间:2025-11-19 11:55:33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秦王 时间:2025-11-18 17:03:48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