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买卖小程序
01
在展开工作之时,我们依然可能遇到两种情况:不知道该如何起步,或者在进展中陷入迷茫,不知道如何取得突破。一面对这样的情况,管理者如何帮助员工找到突破的方向与方法呢?
无论我们如何充满信心,如何努力,都可能出现特殊的情况。不可避免,唯有做好准备。
02
1952年7月4日清晨,游泳名将费罗伦丝·查德威克,在加利福尼亚海岸以西21英里的卡塔林纳岛上,准备从太平洋游向加州海岸强行横渡。
那里雾很大,海水冻得她身体发麻,她几乎看不到护送她的船。时间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的过去,千千万万人在电视看着,有几次鲨鱼靠近她,被人开枪吓跑了。
15小时之后,43岁的她又累,又冻得发麻。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游了,就叫人拉她上船。她的母亲和教练在另一条船上,她们都告诉她海岸已经很近了,叫她不要放弃,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浓雾什么也看不到。
人们拉她上船的地点,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了。后来她说,令她半途而废的不是疲劳,也不是寒冷,而是因为她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
查德威克小姐一生中就只有这一次没有坚持到底。这个故事网上有几个版本,这个真实性倒不用再探究,但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中,经常上演。
03
游泳名将,却在最后的几百米放弃了继续,原因是她已经坚持了很久,却由于雾大太,看不到与目标之间的相对位置,不能明确自己现在的位置,而丧失继续的信心。
很多人都有一种感觉,第一次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往往在去时感觉时间很慢、路很长,而返程时,却感觉时间飞快。为什么呢,去程时,对于最终的目标位置、距离并不明确,而返程里,会有很多的参照物,这让人能明确所处的位置。
一个目标的实现,不仅仅需要靠信心、靠坚持,更需要分解成很多的小目标,给团队成员带来前进的参照物。
在工作进行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非常努力却成效甚微、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帮助团队成员感知或明确一个相对位置,会更有效的帮助成员发现资源,找到突破点。
04
在面临困难时,我们更多听到的是,我努力这么多,还是无法找到突破;这件事太难了,我做不了;现在和过去都不一样了……
这样的一些结论具有明显的特征,就是“非黑即白”,就是好或差,顺利或不顺利,业绩好与不好,只能二居其一。
这是一种典型的“非黑即白”的思考方式。如果我们不能意识这种非黑即白的做法,两个潜在的问题会对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这种“非黑即白”的思考方式,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
1、这种无差别式的思考方式,让人陷入“二选一”中,觉得不是好的就是坏的,如果事情没有那么好,那就是很糟糕。这当然是不符合实情的。
2、这种非黑即白的思考方式,会让员工认为,在问题没有完全清除、事情没有达到完美状态之前,事情就还没解决,这种完美心态会让员工心力憔悴。
05
如果把时间轴拉大一些,我们曾经认为过不去的困难,几年以后再回头来看,都会觉得当时自己的认知幼稚、心情难以理解。如:失恋后,往往觉得生活难以继续了,几年后再看当初自己的表现,会觉得非常可笑,怎么就觉得生活难以继续了呢。
所以,在黑与白之间,一定存在一个灰色地带。而且这种灰色地带,在我们回头看曾经经历过“困难”时可能的选择,这个灰色是无限的。
灰色地带,也是一种资源,人们在面临困难时,往往就忽视了这些资源。如何找到这个灰色地带,在这里有一个“评量问句”的工具,就是帮助团队成员通过明确一个相对位置,发现更多突破的资源。
06
通过一个案例来体验一下评量问句的优雅魅力。
团队里的老王来向你表示:领导,我觉得情况太糟糕了,还能继续下去吗?很明显,员工已经进入了非黑即白状态。我们尝试用评量问句来帮助一下老王。
“老王,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从0到10的范围里,0代表曾有过的最糟糕情况,10代表挺好的,我可以处理,用令人满意的工作方式完成工作,你现在的情况是几?”这个问句为员工提供了简单、优雅、几乎无可反对的机会,跳出非黑即白的思考方式,看到差异。
老王轻松的回答:3。这就打开了秘密魔盒。
“好,你目前的情况是3,很好。那么,你说目前状况是3,是因为什么情况与以前有所不同吗?”通过回答,我们就在帮助老王发现更多的资源,就酝酿着解决方案了。
通过简单两步,就已经帮助处于困惑中的团队成员找到了一个定位,并且发现隐藏的资源,事情就朝着我们想要的样子在发展。
上面这种情况,可以概括为:工作进展评量。按照不同的问题,还可用于有效性评量(是否有效)、积极性评量(付出了多少精力)。在此不再具体展开。
07
一个具体的评量问句的使用模式是什么呢?可以按照以下的步骤,展开:
1、准备:请对方允许自己问一个评量问句;
2、给出一个范围,0代表评时的起点,比如,最难的情况,而10代表足够好。
3、问:你现在在哪里;
4、接受对方给出的任何数字,然后给予一个相应的小赞美:很好;
5、问:要达到这样的程度,你已经做了哪些不一样的事情;
6、不要反驳对方的回答,重复对方的答话,强调这些改变;
7、问:还有什么吗?引出更多的细节;
8、拓宽问题,问:如果我问你的同事、上司、工作伙伴这个问题,他们会怎么回答我?
9、问:你要迈出的最小前进步伐会是什么?
08
为了更好的使用“评量问句”这个工具,需要注意几点:
1、对员工的回答做出积极的反应
无论员工给予什么样的数字,说明员工在努力给予自己一个相对的位置,无论这个数值是否准确,都是一个很好的谈话起点;
2、先问数字背后的原因
问数字的目的,就是这一步,从数字出发,必须提出,是他做了什么,让他选择了这个数字,在跟员工了解原因的过程,即可发现更多资源,又可以有机会帮助员工确认或调整这个数字;
3、评级的数字是一个象征
用数字来表示,只是给自己一个相对的位置,这个位置是谈话的起点,所以评级的数字只是一个象征,并无需用非常具体的标准来进行测算与衡量;
4、让其他同事参与进来
如果把视角拓宽一下,自己觉得很困难、不完美的事情,可能从员工的角度,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多增加一些角度,可以让灰色地带变得更宽;
5、避免沉迷于“最终目标”
不用执迷于最好的目标,如10这个数字,这是完美主义,容易把自己逼入一个死角,又进入非黑即白的状态。
09
人们,当对于自己所处位置失去感知的时候,就会迷茫与困惑,很难发现隐藏的资源。
评量问句,是管理者需要掌握的一个帮助明确位置,找到突破的工具。
作者:秦王 时间:2025-11-21 14:19:53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张木宁 时间:2025-11-21 08:46:53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1-20 15:11:4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秦王 时间:2025-11-19 14:09:40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张木宁 时间:2025-11-19 11:55:33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秦王 时间:2025-11-18 17:03:48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