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市场监管总局《关于维护广告市场秩序 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的通知》(2025年4月14日印发),全国正开展广告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医疗广告被列为重点监管领域。
民营医院需高度重视以下合规要求,避免触碰法律红线:
严禁“神医”“神药”虚假宣传
市场监管总局明确要求严查假扮专家、虚构疗效的广告行为。例如,假借健康科普名义变相营销医疗技术或药品,或利用患者形象作推荐证明等均属违法。福建省等地已将此类行为列入行业监管重点,违规者将面临停业整顿、吊销资质等处罚。
杜绝食品、保健品“疗效化”宣传
普通食品、保健食品不得宣称疾病治疗功能,医疗器械广告需严格遵循审查内容。市场监管部门将对“疗效化”宣传、混淆药品与食品概念等行为重点打击。
广告发布前必须完成审查程序
《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规定,医疗广告发布前需经审查机关批准,且不得擅自修改已审核内容。长三角地区正试点医疗器械广告跨区域审查,民营医院应主动配合审查流程,确保内容合法合规。
警惕变相广告与互联网平台风险
利用健康养生节目、直播带货、智能设备推送等变相发布医疗广告,或通过弹出广告、竞价排名误导患者,均被列为整治重点。2023年《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已明确平台责任,违规者将承担连带责任。
强化行业自律与内部合规培训
市场监管总局倡导“服务型执法”,但同时也将违法成本与信用惩戒挂钩。民营医院需定期自查广告内容,组织学习《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广告法》等法规,避免因“无心之失”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行动建议:
立即排查官网、社交媒体、户外广告等宣传内容,删除夸大、绝对化用语。
建立广告发布前双重审核机制,确保内容真实、审查文件齐全。
关注地方监管动态,如福建省对医疗广告的专项监测、长三角审查试点等,主动适应区域化监管要求。
法律后果:违规发布广告将面临罚款、暂停广告业务、吊销执业许可等处罚,情节严重者将移送司法机关。
民营医院应以此次整治为契机,以合规宣传树立公信力,共同维护医疗广告市场清朗环境!
结语:
医疗广告合规绝非简单的监管服从,而是重构医患信任的价值基石。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纵深推进的当下,民营医院更应深刻认识到:每一次合规审查都是对生命尊严的庄重承诺,每一条规范广告都是对医疗本质的虔诚回归。当行业摆脱"流量至上"的营销迷思,转向"疗效说话"的专业竞争,才能真正实现从商业机构向健康守护者的角色蜕变。
当前监管态势已形成"三位一体"的治理格局:法治利剑高悬划定行为边界,信用惩戒机制重塑市场规则,消费者维权意识觉醒形成社会监督。在这股改革浪潮中,民营医院既面临刀刃向内的合规挑战,更迎来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唯有将合规意识融入机构基因,构建覆盖广告创意、发布、监测的全周期风控体系,方能在医疗供给侧改革中把握先机。
正如《"十四五"医疗服务规划》所昭示的,医疗行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当5G远程问诊重构就医场景,AI辅助诊断提升服务效率,广告合规的底层逻辑也在发生质变--从信息传播工具升维为医患价值纽带。期待民营医院以此次专项整治为契机,用严谨取代浮夸,以专业消解焦虑,在法治轨道上书写新时代民营医疗的担当答卷。毕竟,对生命健康的敬畏,才是最具穿透力的品牌宣言。
作者:曾思远 时间:2025-04-19 14:09:51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19 14:08:1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蒋小富 时间:2025-04-19 14:05:26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18 16:47:31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蒋小富 时间:2025-04-18 09:53:3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17 17:58:56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