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医院经营

组建医院集团,或可逆势发展

25年10月21日 阅读:1260 来源: 钱培鑫原创


  前些日子,一家基础条件很不错的准二级综合医院,又无奈歇业关闭。这家医院就是我以前说到过,属于那种有先天优势的医院,位于县城以外、离县城约半小时车程的次中心城镇,镇上没有其他医院,辐射人口4~5万。属于“不愁病人”的医院。


  投资人是一位从大型企业医院院长岗位上退下来的专家,这是他下海后投资创办的第三家医院。以前多年,行业形势不错,另两家位于市区的医院经营良好,也积累了一些资金。几年前,情怀作祟,响应某地政府号召,来此地投资办医。


  他就筹了几千万,造了万把平米的房子,又引进来核磁、CT等大型高端设备,具备了一家二级综合医院的基本硬件配置。前两年,运营平稳上升。如果不出意外,做到3~5000业务应该不是问题。又基于所处位置的垄断性优势,办成一家县域次医疗中心应该毫无悬念。


  问题就是偏偏出了意外。


  去年,由于他在市区的另一家医院医保出了问题,即便事情本身他毫不知情,但作为实控人、法人代表,还是被追究了责任,案子定性为刑事,目前尚未了结。


  牵一发动全身。镇上的医院新建时投资人不仅投入了全部自有资金,甚至把家人也堵上了,贷了款,借了钱,担了保。负债也有小几千万吧。事情一出,雪中送炭的人是没有的,有的是落井下石的。到期的债务还不上、未到期的也追讨。医院现金流被截断,直接会要医院的命。


  他整个盘子结果都回天无力,一步步走向死亡。


  找到我时,已是今年年中。出于情怀也好,还是对这位院长的尊重也罢,我是很想帮忙救那家位于镇上的医院,也去了几次。


  其实这家医院只要有500万资金,救活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无论于当地百姓还是政府,都是一件利在千秋的事。倘在以前,对我来说这是一件举手之劳的事,但是现在,不行了,自己连5万也拿不出不说,求爷爷告奶奶,最终也没人响应。这种落寞与无奈,只能仰天一叹。


  我有很多的想不通。当初招商的ZF呢,很多供应链合作商呢,从某种层面来说,他们也都是利益共同体,本来都可以伸手拉一把的。而且,凭我的了解,这家医院面临的困难和风险,并非不可控。


  确实,这种情况,以及当前大环境之下,要找外部人借钱或接手这家医院,是很难的。但作为资深业内人,我认为,如果有一家医院集团,或一家经营良好规模较大的医院,愿意用适当的方式,伸手接盘,那是最好的纾困方式。既可以救这家医院,又可以低成本低风险接盘入手这家具有独特优势和良好前景的医院。


  如果有一种方式,不用投很多钱,可以接手一家具有显著优势的医院,这对一家有资源和专业能力的医院和行业内投资人来说,也是一个逆势拓展的好机会。


  于是,我在想,基于一个简单的逻辑,当下很多基础条件不错,或因资金原因、或因粗放式管理已无法适应行业要求、致使经营陷入困境的医院,能不能有人牵头,组建集团,抱团过冬?


  基于二十余年的行业经历和经验,我认为既是可行的,也是可能的。我们不妨探讨。


  组建集团的模式,采取这样的原则:以股易股,股份合作;强者控股,能者经营


  组建模式,以股份合作为主,原则上不以现金收购模式,而是“以股易股”。由实力最强的医院或集团为母体,收购目标医院100%股权,让目标医院股东在母体持有一定股份(当然需要对目标医院进行合理估值),即:目标医院股东用自己医院100%股份,置换收购方母体部分股份。再按约定或章程享有权利义务。以实力最强的母体经营团队为基础,视情重组和优化经营管理团队。集团内医院实行集团化管理,实现资源共享、降低成本、提高效能、抱团过冬。


  组建集团,目标医院的选择很重要,也要谨慎。组建集团,选择目标医院,也必须要有严格的准入筛选,就是也一定要选一些合适的医院。并不能见医院就收,而一定要选那些有“价值”的医院,本身有价值,同时,又要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具体来说,目标医院一般须具备这些条件:医院基础条件较好,环境、设备、口碑、专业人员配置,等。医院或因经营管理不善,导致运营困难;或是因为负债或投资人资金问题牵累医院,导致医院运营困难;或是条件好经营也不错的医院,由于投资人无意继续办医或无意亲自经营管理的医院。这类医院,是收购组建医院集团的最佳目标。


  集团的组建,可以按以下三种方式来考虑。


  一是专科医院或类专科医院集团。如康复医院类、精神专科类、肾病专科(血透)类、眼科类医院、口腔医院,等,某一家具有行业内规模、经营优势的医院或集团,可以牵头,易股收购那些符合条件的单体医院。这种集团,模式容易标准化,易于复制,连锁经营最好做。


  二是区域医院集团。某一个地方,一个地级市、甚至一个县,区域内往往有很多社会办医。各家医院整体运营状况也好坏不一,学科优势也参差不齐。在行业形势良好时,各自安好,互不干涉,或许还有些合作或互动。但随着行业环境的持续恶化,各家医院的日子每况愈下。问题就来了,他们之间合作的少,竞争的多,甚至很多是恶性竞争,互相倾轧。地方同业也想过办法,订立行业自律或约束协议,但这种君子约定,收效甚微。这个时候,如果有一家或几家龙头医院牵头,把区域内一些具有一定优势、符合条件的医院整合成一家集团,说不定就是一个很好的创举。一可以消灭内耗;二可以优势互补、提升效能;三可以提升抵御公立医院不断挤压的能力;三可以提增在政府和社会上的话语权。


  三是旗舰医院领头的医院集团。社会办医经过20年的发展,也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较好管理经验水平和技术能力的医院集团和大型单体医院。这个时候,这些医院集团或单体医院,应该要有一种“逆势拓展”的思路,行业低谷,正是我们这些优势机构异军突起、快速发展的机会。通过“易股”形式,低成本、低风险扩大规模,再利用我们的行业优势,把医疗集团快速做大、做强。


  对牵头主体的要求。集团的组建,最好要有一家牵头医院或医院集团。牵头主体必须要有一定实力,这种实力包括,较大的规模,自身良好的经营能力和经营效益,有一定的资金储备和资金筹集能力,有一定的专科优势和一定影响力的稳定的专家,具有良好的社会和行业口碑,以及良好的政府关系。


  在目前行业大环境下,组建集团和集团化运营的优势,一是可以实现资源无差别共享,优势互补,消弭短板,共同提升;二是规模经营,降低成本,提升实力,全面提高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三是提升社会影响力和医院品牌,增加话语权,尽最大可能争取到与公立医院的公平生存权;四是为百姓提供公立医院以外的优质补充医疗服务,更好地造福百姓、造福社会。


  而这种“以股易股”模式的优势是,目前大环境下,谁都不愿意拿出现金,来收购医院。而很多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经营良好的医院或医院集团,又有拓展规模、做大产业、逆势发展的强烈愿望。确实,行业低潮,本身就是那些具有良好基础的主体机构逆势发展的最佳时机。而这种模式,低风险、低成本,就是拓展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佳模式。而对被收购整合的医院和投资人来说,也是一个救济医院、解除风险、寻得新机、借船出海的最佳方式。


  行业正面临颠覆式变革。每一位从业者、投资人,都应该做些深度思考,最好也能想出一些应对这一变革的,对社会、对百姓、对行业、对自己都有利的办法。要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但不想,真的可能是死路一条。


  这种“以股易股”的组建医疗集团模式,或许是行业自救的一条新路。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667阅读

空间共享3.0:闲置角落年榨出1100万的秘术

作者:元辰 时间:2025-10-21 12:01:19 文章来源:首发

809阅读

算盘一响,黄金万两:民营医院成本控制的“三砍三增”心法

作者:小灵 时间:2025-10-21 10:06:56 文章来源:首发

732阅读

民营医院控制成本的 4 个实战技巧

作者:元辰 时间:2025-10-20 17:00:08 文章来源:首发

2374阅读

降本增效的“毛细血管”级实战术

作者:元辰 时间:2025-10-20 12:06:10 文章来源:首发

7451阅读

存量时代的经营破局:提升患者LTV的三种运营策略

作者:小灵 时间:2025-10-17 10:37:11 文章来源:首发

12971阅读

抖快灵经济:用短视频重构运营流水线

作者:元辰 时间:2025-10-17 10:29:07 文章来源:首发

简介
浙江和康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浙江长兴人,博士,外科副主任医师,高级经济师。浙江和康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浙江和康医疗集团创始人 、董事长,同时担任浙江省社区研究会会长,浙江省社会办医协会第一届常务理事、湖州师范学院导师及客座教授、浙江省浙商经济发展中心主席团副主席、浙江省企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浙江省社会办医协会发起人、常务理...
职业亮点
浙江和康控股集团董事长,身兼多职,行业影响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