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买卖小程序
概述:针对民营医院 “成本糊涂账、人效提不上” 的经营痛点,分享 “耗材三阶管控、人力人效仪表盘、非核心业务外包” 三个实战方法,帮助医院在不降低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成本精准控制、效益稳步提升。
民营医院经营,“省钱” 和 “赚钱” 一样重要 —— 尤其近几年医疗市场竞争激烈,不少医院营收没少涨,但利润反而降了,问题多半出在 “成本管控没章法”。有人觉得降本就是 “砍预算、减人员”,结果要么耗材质量出问题,要么员工积极性下降,反而得不偿失。今天给大家讲 3 个 “不踩坑” 的降本增效方法,都是我在多家医院验证过的实战干货。
第一个方法,耗材管控要 “三阶发力”,别只盯着 “集采价”。很多医院以为 “用了集采耗材就等于省钱了”,其实不然 —— 我见过有家医院,集采耗材进价低,但每月消耗数量比同类医院多 20%,最后总成本反而高。这里的关键是 “采 - 用 - 管” 三阶管控:采购端,除了跟集采价对标,还要跟 3 家以上供应商谈 “批量折扣”,比如一次性注射器每月采购超 1 万支,争取再降 5%;使用端,按科室、按病种定 “耗材消耗定额”,比如外科阑尾手术,规定耗材用量不能超 8 件套,超了要说明原因;管理端,每周查 “耗材出库明细”,比如发现某科室纱布消耗突然增多,及时去看是不是存在浪费或错领,这样一套下来,耗材成本至少能降 15%。
第二个方法,人力成本要 “看人效”,别盲目 “减人”。民营医院人力成本占比通常在 30%-40%,但很多院长只看 “人数多少”,不看 “人效高低”。我建议做一个 “人效仪表盘”,核心看两个指标:一是 “科室人效比”(科室营收 ÷ 科室人数),比如内科有 10 人,月营收 50 万,人效比就是 5 万 / 人,要是低于全院平均水平,就分析是 “患者少” 还是 “人手冗余”;二是 “人均创利”(科室利润 ÷ 科室人数),有些科室营收高,但成本也高,人均创利反而低,这时候就要优化流程,比如某检验科通过调整排班,让员工效率提升 20%,人均创利直接涨了 12%。记住,降人力成本不是 “裁人”,而是 “让每个人都创造更多价值”,比如把行政岗的冗余人员调到门诊导诊,既解决导诊人手不足,又避免了裁员纠纷。
第三个方法,非核心业务要 “敢外包”,别什么都自己干。很多民营医院喜欢 “大包大揽”,从保洁、保安到物流、IT 维护,都自己招人做,结果不仅成本高,服务质量还不稳定。我之前帮一家医院算过账:自己招 10 个保洁,每月工资 + 社保 + 工具费要 6 万;外包给专业公司,每月只要 4 万,而且公司还负责人员培训和替换,出了问题直接找外包方,省了不少管理精力。除了保洁,像药品物流、设备维护、网络安全这些非核心业务,都可以外包 —— 重点是选 “有医疗行业经验” 的服务商,比如药品物流要选有 GSP 认证的,避免出合规问题。把非核心业务外包,医院就能把精力集中在 “诊疗服务” 这个核心上,反而能提升营收。
去年有家民营综合医院用这三个方法,半年内成本降了 22%,利润涨了 18%,而且员工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没降反升。其实民营医院降本增效的核心,不是 “抠小钱”,而是 “算大账”—— 把钱花在能产生价值的地方,把不擅长的事交给专业的人,这样才能越做越轻松。
本文使用 AI 工具辅助整理
作者:小灵 时间:2025-10-23 14:29:11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元辰 时间:2025-10-23 14:09:23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小灵 时间:2025-10-22 13:37:05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0-21 13:49:5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元辰 时间:2025-10-21 12:01:19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小灵 时间:2025-10-21 10:06:56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