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人通过揽才之方而汇集拢来的各类人才,然而,人才难得亦难知。自古以来,人才,作为一个客观事物,是最难认识深透的。如孔子认为:人生在世,“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诸葛亮也曾感叹:“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作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如此这般,知人岂能不难?”再如白居易在一诗中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又如南宋学者胡宏说:“治天下之乱者,必以知人为本。”可见古往今来,真正了解人才的人并不多,现从国学文萃中吸取识人的智慧。
五视
春秋战国时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李悝是魏国丞相,做过中山相和上地郡守,在实践中总结提出识人的五视法,运用这“识人五法”,善于从细微的习惯着眼,准确地捕捉一个人的德行,使他广揽天下人才。
居视其所亲。
即考察该人经常和谁在一起,就可以知道他的人品。
富视其所与。
即考察该人在生活富裕时将钱花在什么上面,就可以知道他是否是享乐之徒。
达视其所举。
即考察该人身居高位时,提拔重用的是什么样的人,就可以知道他是任人唯亲还是任人唯贤。
穷视其所不为。
即考察该人在身处逆境时的作为,是否会人穷志短,牺牲原则换取利益,就可以知道他是否可委以重任。
贫视其所不取。
即考察该人在贫困境地时的作为,看能否洁身自好,不取不义之财,就可以知道他是否情操高洁,可以重用。
六验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在秦国丞相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式的传世巨著。《吕氏春秋·论人》还提出了“六验”法,即设置六种不同的条件,观察一个人的表情和表现。
喜之以验其守。
让他处于兴奋的情况下,以看他能否坚守一种信念,会不会出现得意忘形的情景。
乐之以验其僻。
让他处于娱乐的情况下,以看他是否有怪僻的毛病。
怒之以验其节。
让他处于发怒的情况下,以看他是否能够控制自己。
俱之以验其特。
让他处于恐怖的情况下,以看他能否坚定立场、凛然有为。
哀之以验其人。
让他处于悲哀的情况下,以看他是否有真情实意。
苦之以验其志。
让他处于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以看他是否坚持自己的志向。
七考
诸葛亮在《知人》一文中,从对方的“志、变、识、勇、性、廉、信”七大方面全面考察,提出了自己的观人之法:“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通过观察该人对一些大是大非问题的态度和观点,由此来了解他的信仰和志向。
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通过观察对方的机变或应变能力,将他逼到词穷的地步,由此来观察他如何应对。
3、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通过观察请该人出谋划策,由此来观察他的学识和视野。
4、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通过灾事、祸事等告诉他,由此来观察他是否有勇气直面苦难的现实。
5、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通过观察其酒后的言论,由此来观察他的真实性情。
6、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通过用物质利益引诱他,由此来观察他是否能保持廉洁。
7、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通过托给他办一些事,由此来观察他的诚信和忠心。
八观
察己可以知人,察古可以知今。“八观”来自于汉魏时期的思想家刘劭《人物志·八观第九》,他认为人员的甄别中经常会出现失误,所以总结出一套办法来进行详细的考察。
观其夺救,以明间杂。
观察其人的对恶欲与正义的取舍,从而看清楚是否是没有恒心的“间杂之人”,以此了解其本性。
观其感变,以审常度。
观察其人的言谈举止和应变能力,从而审视其日常处事态度,以此了解其真实心态。
观其志质,以知其名。
观察其人的志向和才质,从而了解是否名实相符。
观其所由,以辨依似。
观察其人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从而分辨出是否为“依似之人”,以此了解其性格气质。
观其爱敬,以知通塞。
观察其人所爱与所敬,从而判断他未来是否有通达的职业前景,以此了解其为人处世与沟通能力。
观其情机,以辨恕惑。
观察人才的喜怒哀乐,从而辨明是否能够宽容或疑惑在观察,以此了解其人生态度。
观其所短,以知所长。
观察其人的短处,从而了解他的长处,以此了解其优势劣势。
观其聪明,以知所达。
观察其人的聪明才智,从而以了解能做成什么事,以此了解其所能达到的材质类型。
九征
《庄子·列御寇》中有一段借孔子之口说明如何择人的话,在那段话中,孔子先是说“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然后又说“人者厚貌深情”,所以人常常表里不一。正因人心如此难以辨识,其中归纳了观察人才的九种方法,又叫“九征”。
远使之而观其忠。
让人远离自己,而观察他们是否忠诚。
近使之而观其敬。
让人靠近自己,而观察他们是否恭敬。
烦使之而观其能。
让人处理纷乱,而观察他们是否有能力。
卒问之而观其知。
对人突然提问,而观察他们是否明智。
急与之期而观其信。
交给期限紧迫的任务,而观察他们是否守信。
委之财而观其仁。
把财物托付给他们,而观察是否清廉。
告之危而观其节。
把危难告诉给他们,而观察是否持守节操。
醉之酒而观其态。
用醉酒的方式,而观察他们的仪态。
杂之处而观其色。
用男女杂处的办法,而观察他们对待女色的态度。
孔子曾经说过:“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圣人、有贤者,只有能够鉴别这五类人,才可算得上真正掌握了治人之道。”人才的得失去留,关系到事业的成败,每个有作为的领导者都应注意广泛地招纳人才、延揽人才、扩大人才队伍,即尽量做到“众贤”。而后,明主之官物也,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故事无不成,而功无不立。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2-01 12:04:36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1-25 10:02:02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1-24 16:56:2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于斐 时间:2025-01-23 14:03:5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1-22 16:40:35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1-21 17:01:19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