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旗下一家位于省城的二级康复医院(也是浙江首家二级康复医院),正式建成运营。当时开设床位600张,其中ICU床位15张。2015年末,ICU床位基本饱和,到2017年,医院陆续扩建ICU,床位达到45张;15年以后,第二第三家康复医院先后建成开业,ICU床位都设置到60张,最多的一家医院ICU一年营收达到6000万元。不过那时,DRG还没有实施,按项目收费规则之下,每日每床费用达到3000元以上。
作为社会办医和民营康复医疗的行业先驱,多年的实践,我们最后建立了一个社会办康复医学的模式,并广为同行模仿:“老年康复为基础,重症康复为支撑,功能康复为特色”。甚至还吸引了好多本地、上海、江西的公立医院前来参观学习。
所谓重症康复,后来我们发现,其实就是慢重症。
“慢重症”,慢性危重症(Chronic Critical Illness, CCI),1985年由美国Girard等提出的概念。是指患者在经历急性重症(如严重感染、创伤、大手术、脑血管意外等)后,虽然经抢救和ICU救治存活下来,但进入一种长期依赖生命支持(如机械通气、透析等)且难以完全康复的病理状态。这类患者通常需要长期住院或转入专业护理机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并伴随高死亡率和高医疗资源消耗。诊断标准是,患者在ICU内停留超过8天,仍需重症监护和器官功能支持,其中最常见的支持是PMV(机械通气延长,就是脱机困难),占比达72%(我们的实践甚至达到90%以上)。
2020年左右,美国CCI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65 岁(而我们医院的平均年龄应该远高于这个数字,当时院长告诉我好想是75岁),有 10万 CCI 患者且数量仍在增加,年医疗支出约 200 亿美元,相当于每人每年医疗费用达20万美元以上,折合150万人民币。而DRG实施前我们医院的年均费用应该在100万人民币以上,DRG之后已降至70万左右。所以,在一篇文章里,我把CCI比喻为“吞金兽”。
无疑,在中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升,文明程度的提高,CCI患者数量也在持续增长。CCI,将是一片医疗蓝海。
笔者一直认为,社会办医,开宗明义第一事,就是要第一时间做好学科定位,学科定位是社会办医全部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我写过一篇文章,就叫《社会办医的学科定位》,在一个行业网站上,刚看了下,2个月时间,阅读量已经达到64258人,足见大家都是认同的。
学科定位正确了,医院经营工作事半功倍,医院发展将很快迈入快车道,反之,医院就难。遗憾的是,很多社会办医院,或随意,学科开到哪算那,学科跟着专家走,而不是专家跟着学科定位走;或跟风,别人做什么我也做什么。结果或是经常变,或是一事无成。
今天,我要向行业同仁推荐慢重症学科。为何?除了我们的实践已充分证明可行以外,还有以下这些理由。
公立医院做不了。一是因为公立医院ICU编制床位有限,如果被CCI大量占据,那么很多急重症患者就无处可住;二是公立医院有很多考核指标,平均住院日便是一个重要指标,一旦压床太长,医院肯定不允许;三是公立医院不划算,公立医院的ICU病床的产出那是不亚于“挖金矿”,每床日收入10000是打底,怎么可能收住1000-2000的呢?公立医院做不了不想做,又有很好市场的事,除了嫖赌毒,社会办医应该抢着做。
病源前景广。CCI病人来源主要是两个渠道,一个是医院ICU,另一个是一些慢性病的持续恶化。大医院综合ICU的慢重症发生率一般在5%-20%左右。由于上面说到的原因,公立大医院这5-20%的CCI病人必须要尽快转出,普通病房转不进,又不能让他死亡,那就必须要找一家可以接收的ICU。那就好,社会办医的ICU病人就来了;另外,所有医院包括自己医院的老年病、慢性病,持续转归,很多也会进入最后阶段——需要以PMV为主的生命支持——CCI。接收这些病人,这是每个病人家属与转出医院皆大欢喜的事。
营销简易。知道了CCI病人的来源渠道,那么,点对点的转诊营销精准、高效。而且,CCI患者住院时间普遍很长,都在1-2个月以上,有的甚至超过十年(我们原来旗下医院,从14年开科,住到现在的还有)。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获客的频度,周转率越低,也就越容易把床位收满。
床位产出高。一般二级社会办医疗机构,普通日均床位费用在350-700之间,而CCI每床费用可达1500-2000,甚至更高。而单元物业成本、治疗成本、人员成本等均不相上下,只是每床投资要增加5-10万元左右。这笔经济账,大家都会算。
医疗风险低。CCI的另一个优势是,医疗风险低。社会办医,最大的风险,除了医保违规,另一个就是医疗安全和纠纷。社会办医根基浅,最经不起医疗纠纷折腾,有时候,一个医疗纠纷就会把医院搞垮。CCI病人,绝大部分已经过了最佳抢救期,很多病人已经失去了康复的希望,家属对病人治愈的期望值也已大大降低。所以,即使出了什么意外,也都在情理和家属意料中的事了,也就不大会不理解。一直以来,我们旗下的CCI病人死在医院那么多,几乎没有一起纠纷。
既然,不妨深耕。
2025.3.28
作者:祁冉 时间:2025-04-02 10:42:03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韩晓峰 时间:2025-04-01 17:33:35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王杨 时间:2025-04-01 17:30:14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韩晓峰 时间:2025-03-31 15:27:1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蒋小富 时间:2025-03-29 14:13:56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3-28 12:01:55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