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已经开打,第一个热点应该就是京东商城与某烤箱品牌、主播李佳琦爆发的“最低价之争”。
从各方资讯看,今年的双十一终于回归到购物本质:全网最低价!
那么在医保DRG/DIP支付改革下,是否也会出现全国最低价呢?
据业内人士透露,某地级市三级医院DRG付费基础费率从2022年度的7700多元下降到2023年度的6700多元。更有城市从9000多元下降到5000多元。
当然有些城市试点/实施的是DIP点数法付费,但基本原理雷同。
总额预算= 总权重* 费率
总额预算= 总分值* 点值
当某个地区的费率或点值下降了,总额预算不变的情况下,那么这个地区的总权重或总分值肯定上升了。
而总权重/总分值= Σ病组权重或分值 * 患者数量
因此,总权重或总分值上升要么是当地患者疾病严重了,要么当地患者就诊数量增加了。
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3年11月1日新闻发布会,介绍“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护佑人民健康”有关情况。
其中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雷海潮介绍:前三个季度,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出院人次达到了2.2亿,与2022年同期数据相比增加了18.9%。
患者数量增加的确很明显,不过国家医保局也更新信息了。
2023年1-8月,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支出17864.77亿元,同比增长18.3%。
那么巧,卫健委说出院人次同比增加18.9%,国家医保局说保险支出同比增长18.3%。
也就是说总额预算增加了,患者人数也增加了,而且差不多。
那么费率下降,就只剩Σ权重增高这个因素了。主要表现在权重高的患者数量增加。
权重高的患者数量增加,除了患者疾病严重这个因素外,还有一种反而更常见:低码高编。
DRG作为舶来品,海外早有这样的事。
来自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的方金鸣等攥写“DRG支付下典型病组的低码高编和医疗资源消耗分析”一文中,显示武汉市对比2018年和2019年数据,即DRG试点前后数据,某些病组患者数量明显增加。
譬如选择尾数是1的患者数量比较,即这些患者伴有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
作者结论认为DRG实施后,重症患者增多,医院低码高编现象普遍增加。
来自湘雅三医院的程文炜等攥写的“DRG支付制度中低码高编行为实证分析研究”一文中,对比DRG试点城市2021年前后两个阶段的数据,发现多个病组伴有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的患者占比增加。
根据作者实地访谈中了解到,在DRG实施后,医生为了控制超支风险或获得更多的费用结余,会通过调整疾病诊断编码来使得病例分入权重更高的DRG组。
还有,权重越高,高编的可能性越大。
不得不让我联想起最近北京市医保局通报了多家药店和医院由于违反医保政策,其中北京友谊医院的9名医师被暂停医保医师资格。这9名医师均来自友谊医院心脏中心。要知道心脏外科的病组权重可是很高的。
总结一下,根据算式:医保总额预算=(Σ病组权重 * 患者数量) * 费率
目前总额预算增长18%,患者数量增加18%,那么费率的下降意味着高权重病组患者数量在增加。
问题来了:
1、费率下降,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会有哪些影响?
2、费率下降,不同科室又有何影响?
3、费率还会下降多少?
来源:诸任之谈医学人文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3-12-02 20:39:55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3-12-02 20:32:5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3-12-02 20:25:0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3-12-01 17:57:0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3-12-01 17:12:5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3-12-01 11:19:09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