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3月18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管理平台公布了2023年全国1588家三级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结果,绩效国考成绩揭榜,最大变化取消“国考”成绩排名。
3月18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管理平台公布了2023年全国1588家三级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结果。许多医院网站公众号开始公布国考成绩“喜报”。这是继2019年以来,国家卫健委第六次公布三级公立医院的“国考”成绩, 最大变化取消“国考”成绩排名
国家卫健委在2023年度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考”)中取消公开排名,仅保留评级(如A++、A+等),这是为什么?2025 年 1 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启动 2024 年度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有关工作的通知》,首次将 “绩效考核” 改为 “绩效监测”。这一表述变化标志着评价体系从 “结果导向” 转向 “过程管理”,强调通过动态数据跟踪推动医院持续改进,而非单纯以排名论英雄。
一、取消“国考”成绩排名的意义
2023 年度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结果仅公布 A++、A + 等评级,不再提供全国排名,这与国际上淡化排名、强化质量改进的趋势一致。
此举旨在引导医院更加注重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避免过度竞争导致的资源浪费,促进医疗服务水平均衡发展。通过绩效监测,医院能更精准地发现自身不足,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不仅有助于医院专注内部管理和服务质量,还能减少因排名压力引发的短期行为,推动医疗行业整体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同时,绩效监测数据的透明化,使患者和社会公众能更全面了解医院实际水平,增强信任感,进一步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稳定。
二、“国考”排名存在哪些问题?
绩效国考”排名存在哪些问题?绩效排名易引发医院间盲目攀比,忽视自身特色与长远发展,导致资源错配。部分医院为追求排名,可能采取短期行为,牺牲服务质量。此外,排名固化易形成“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不利于医疗资源均衡配置,影响行业整体健康发展。
第一,过度竞争扭曲医疗行为
原有排名机制下,医院为追求指标提升,可能采取缩短住院时间、增加手术量等短期行为,甚至出现数据造假。例如,部分医院为提高 CMI 值(病例组合指数),忽视常见病、慢性病管理。取消排名后,医院更关注患者实际需求。
第二,指标体系导致评价片面
排名难以全面反映各级各类医院综合实力,推动了医院“外科化”发展,更加倾向手术操作治疗,与社会老龄化现实脱节,忽视老年病、慢性病患者的长期护理需求,导致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取消排名有助于医院回归医疗本质,注重患者整体健康,推动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第三,不利于建立分级诊疗体系
排名容易引导医院“达标上等”升级冲动,放大了大医院的虹吸效益,不利于分级诊疗体系的构建,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受限,也不利于强基层。新政策通过分层监测(省级、地市级、区县级医院分别考核),引导资源向基层倾斜。
第四,指标数据修饰失真
排名容易导致医院对指标修饰加工,造成数据信息失真,容易产生误解,例如医院收支结余指标,医院应收医保款长期挂账不冲销,绩效工资延迟发放等调账,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不利于政府决策参考,也不利于社会公信力。取消排名后,医院更注重真实数据,提升服务质量,避免数据修饰。
第五,区域资源失衡加剧
排名加剧了医疗资源向大城市集中。数据显示,全国前 10% 的三级医院集中了 40% 的疑难重症患者,而中西部地区医院因排名靠后,难以吸引人才和资金。
第六,指标体系与公益性脱节
原有考核偏重效率和规模,忽视公益属性。例如,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患者满意度等指标权重较低,导致部分医院 “重治疗、轻预防”。
第七,导致医院管理失范
医院为了获得绩效国考好成绩,由于过分追求绩效国考指标得分,把绩效国考指标当成了“圣经”,忽视了医疗自然属性的本质,偏离了医院管理的真谛,导致医院管理失范。
第八,排名压力引发行业内卷
医院为争夺排名,投入大量资源用于科研论文、设备采购,挤压了临床服务投入。调查显示,62% 的医院因排名压力减少了基层帮扶时间。取消排名后,医院更注重内涵建设,提升诊疗效率。
三、绩效国考未来展望
公立医院绩效国考是政府办医导向重要的“指挥棒”,未来应进一步优化指标体系,强化公益性导向,促进医疗资源均衡配置,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确保绩效考核真正成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工具。
第一,发挥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导向作用。
通过科学运用绩效考核结果,公立医院将更好地发挥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龙头”作用,将发展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就医获得感,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
第二,强基层推动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作用。
通过绩效考核评价,分层监测和指标优化将引导资源向基层倾斜,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促进分级诊疗体系落地,缩小区域医疗差距,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
第三,评价政府财政投入情况。
通过绩效考核结果,评价政府对医院财政投入情况, 确保资金使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
第四,评价医保结算状况。
通过绩效考核评价,侧重医保结算状况,纪要确保医保资金合理使用,还要防范医保结算率较低对医院的影响和冲击,促进三医协同治理和发展。
第五,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确保绩效考核成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工具,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总之,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对于引领医改发挥着重要的指挥棒作用,淡化排名,不要让医院管理者“为名所累”,为了面子而忽视了里子,真正把患者的健康放在首位,让医疗服务回归本质。
来源:秦永方医疗卫生财务会计经济研究
作者:蒋巍巍 时间:2025-03-31 17:33:3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蒋巍巍 时间:2025-03-31 11:25:5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3-31 11:07:5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王杨 时间:2025-03-31 10:28:41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张磊 时间:2025-03-29 14:04:38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3-28 17:33:03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