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决策大师赫伯·西蒙说过:“决策是管理的心脏,管理又是由一系列决策组成的。”
在关键时刻,一个正确的决策能使一个组织起死回生,而一个错误、不切实际的决策也会使一个组织损失惨重,百病缠身。
大多数情况下,决策者需要具有一种远见卓识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取决于决策者长期的经验积累。
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能否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科学的做出决策,是一个的完整的动态过程,只有遵循了科学的决策程序,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避免决策失误。
一、决策基础构建
1、锁定核心问题:通过“问题三问”验证:是否影响战略目标?是否涉及关键资源?是否引发连锁反应?
示例:某公司考虑是否投资新生产线,通过“问题三问”分析发现,该决策影响战略目标(提升产能),涉及关键资源(资金和设备),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市场需求变化),因此确认为核心问题。
2、全局价值导向:优先满足组织战略需求(如市场占有率>短期利润),再平衡利益相关方诉求。
示例:某公司决定推出一款新产品,优先考虑的是提高市场占有率,而不是短期利润最大化,同时兼顾供应商、经销商和员工的利益。
3、数据驱动判断:用“数据+行业对标”构建决策依据,减少主观臆断(如“方案A ROI比B高15%”)。
示例:某公司在选择营销策略时,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方案A的投资回报率比方案B高15%,并结合行业对标数据,做出选择方案A的决策。
二、决策执行策略
4、分级决策机制:常规事务授权团队(标准化流程),战略事务亲自把控(需创新突破点)。
示例:某公司对于日常运营事务授权团队按标准化流程执行,而对于涉及公司未来发展的战略事务,CEO亲自参与决策。
5、动态风险管控:建立“红黄绿灯”预警机制:进度偏差>10%或成本超支>5%触发干预。
示例:某项目执行过程中,发现成本超支达到7%,触发红灯预警,管理者立即介入调查原因并采取控制措施。
6、多方案预演法:制定3套方案:基础版(保底)、优化版(平衡)、激进版(突破)。
示例:某公司在制定市场扩张策略时,准备了基础版(维持现有市场)、优化版(拓展周边市场)和激进版(进军国际市场)三套方案,以应对不同市场环境。
7、利益相关者图谱:绘制决策影响地图,标注关键人物的支持度、利益诉求及潜在阻力。
示例:某公司在推行新政策前,绘制利益相关者图谱,分析高管、员工、客户等关键人物的支持度和利益诉求,预判潜在阻力并制定应对措施。
三、决策流程优化
8、快速验证模型:小范围试点(如单区域/产品线)→复盘→优化→全面推广。
示例:某公司在推出新产品前,先在单个区域进行试点销售,收集反馈后优化产品,再全面推广。
9、决策时间窗管理:紧急事务限时决策(<24小时),长期战略预留调研期(≥2周)。
示例:某公司面对突发危机,要求在24小时内做出决策,而对于长期发展战略,则预留至少两周的调研时间,以确保决策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10、非程序化决策法:对突发危机采用“三阶响应”:止损→根因分析→系统修复。
示例:某公司遭遇供应链中断,首先采取措施止损,然后分析根本原因,最后修复供应链系统,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四、团队协作增效
11、智慧众筹机制:匿名提交提案→多维度评分(可行性/成本/收益)→加权决策。
示例:某公司鼓励员工匿名提交创新提案,然后从可行性、成本和收益等多维度进行评分,最后根据评分结果做出决策。
12、责任绑定设计:决策执行者需签署“目标承诺书”,明确权责与资源支持条款。
示例:某公司在实施新项目时,要求项目负责人签署“目标承诺书”,明确项目目标、责任和所需资源,确保项目顺利执行。
13、跨部门协同公式:利益共享(如联合KPI)+风险共担(如互锁问责机制)。
示例:某公司推行跨部门合作项目时,设立联合KPI,确保各部门利益共享,同时建立互锁问责机制,实现风险共担。
五、决策后效管理
14、双线复盘机制:执行层面:每周检视进度偏差;战略层面:季度评估目标契合度。
示例:某公司在执行项目时,每周检查进度偏差,每季度评估战略目标契合度,及时调整策略。
15、动态修正规则:允许执行中优化路径,但禁止擅自变更核心目标(需重新决策)。
示例:某公司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允许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执行路径,但核心目标不得擅自变更,如需变更必须重新进行决策。
16、反脆弱设计:预设“黑天鹅应对包”:备用资金池+快速响应小组+信息隔离方案。
示例:某公司为应对潜在的黑天鹅事件,预设了备用资金池、快速响应小组和信息隔离方案,确保在突发事件中能够迅速应对,减少损失。
六、领导者心智修炼
17、情绪隔离术:重大决策前执行“冷静三问”:是否有数据支撑?是否受他人影响?是否违背底线?
示例:某领导在做出重大决策前,进行“冷静三问”,确保决策有数据支撑,不受他人影响,不违背公司底线。
18、灰度决策思维:对复杂问题采用“60%信息决策法”,避免过度追求完美导致延误。
示例:某领导面对复杂问题时,采用“60%信息决策法”,在获取60%关键信息后迅速做出决策,避免因追求完美而延误时机。
19、长期主义视角:用“十年价值评估模型”权衡决策:短期阵痛 vs 长期增益。
示例:某领导在评估一项决策时,使用“十年价值评估模型”,权衡短期阵痛和长期增益,做出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的决策。
20、决策遗产意识:每项决策需包含人才培养设计(如“通过此项目历练X梯队”)。
示例:某领导在做出决策时,考虑人才培养设计,通过项目实施历练公司X梯队,为公司长远发展储备人才。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01 17:30:1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蒋巍巍 时间:2025-03-31 11:25:5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3-31 11:07:5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王杨 时间:2025-03-31 10:28:41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张磊 时间:2025-03-29 14:04:38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3-28 17:33:03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