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国家六部门发文,要求医院取消“门诊预交金”和“降低住院预交额度”,背后逻辑是一场“无硝烟”的医改攻坚,促使公立医院“公益性”回归,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得到更多实惠。
2025 年 3 月 31 日注定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间节点。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规范公立医疗机构预交金管理工作的通知》正式实施,全国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取消门诊预交金,同步启动住院预交金额度下调机制。这场看似细微的支付流程变革,实则是背后逻辑是一场“无硝烟”的医改攻坚,是深化医改的关键落子,标志着公立医院正加速回归公益性本位。
一、政策破冰:从 "押金思维" 到 "服务思维" 的跨越
预交金制度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初衷是通过预先收取费用减少排队次数,同时防范医疗欠费风险。但随着基本医保覆盖稳定在 95% 以上,以及移动支付、自助结算等技术的普及,预交金的制度价值逐渐弱化。
此次改革直击痛点:门诊预交金全面取消,住院预交金以同病种前三年个人自付均值为上限。这种 "精准定价" 模式,既避免了过度预收,又通过公示制度保障了患者知情权。对大医院虹吸效应下的“资金虹吸”套上了“紧箍咒”。
二、战场博弈:“无硝烟”医改攻坚下“系统重构”
改革背后是医疗服务全流程的系统性重构。 更深远的变革发生在管理机制层面。医院财务管理部门从 "资金管控" 转向 "价值管理",通过病种成本核算系统,将预交金管理与 DRG 支付改革深度融合。
取消门诊预交金和降低住院预交额度,表面上看是减少了患者的前期缴费压力,但实际上是一场“无硝烟”的医改攻坚。其核心目标在于:
回归公益性: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是医疗服务的本质属性,而预交金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医院的经济逐利性。取消预交金后,医院需要将关注点从“收费”转向“服务”,真正以患者为中心。
优化就医体验:预交金制度长期以来被患者诟病为“先交钱再看病”的门槛,尤其是对经济困难的患者来说,增加了心理和经济负担。取消这一制度后,患者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得医疗服务,提升就医满意度。
推动流程优化:取消预交金后,医院需要重新设计诊疗流程,简化挂号、缴费等环节,提高服务效率,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医保即时结算。
三、医院管理:精益运营绩效管理变革之路径
预交金制度的终结,这一政策体现了国家对医疗行业深层次问题的关注和解决决心。通过取消预交金和降低住院预交额度,不仅能够直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还能推动公立医院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恰是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的新起点。 这一政策改革对医院近期经济的影响还是现实的。
现金流压力:预交金取消后,医院的资金回笼速度可能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对于那些依赖预交金维持运营的部分医疗机构。如何优化资金管理、加强应收账款周转,成为医院需要解决的问题。
服务流程重构:传统的诊疗流程往往以收费为中心,取消预交金后,医院需要重新设计挂号、就诊、缴费等环节,确保患者能够顺畅地完成整个诊疗过程。
绩效考核调整:过去,医院的绩效考核可能与科室收入或项目多少挂钩,而取消预交金后,医院需要更加关注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建立以誉方医管“多维价值积分驱动绩效管理模式”,加大“诊间缴费、床旁缴费”等绩效激励考核,强化推动以医疗服务质量为导向的绩效考核体系。
取消“门诊预交金”和降低住院预交额度,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医改攻坚。这场改革不仅仅是对制度的调整,更是对公立医院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的根本性转变,需要医疗、医保、医药 "三医联动" 的协同推进。,让我们期待一个更加公平、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体系的逐步形成,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的红利。
来源:秦永方医疗卫生财务会计经济研究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01 17:30:1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蒋巍巍 时间:2025-03-31 17:33:3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蒋巍巍 时间:2025-03-31 11:25:5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王杨 时间:2025-03-31 10:28:41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张磊 时间:2025-03-29 14:04:38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3-28 17:33:03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