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2023绩效国考“揭榜”,各家医院都在“紧锣密鼓”分析超找问题,以便及时改进提升,争取下次获得好成绩。在关注绩效国考“面子”的同时,不得不考虑DRG/DIP付费“票子”,医院犹如“两肋插刀”既要面对“面子”,又要面对“票子”,如何才能“鱼与熊掌兼得”,考量着医管者的智慧。
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2023年度"国考"成绩单的发布犹如一面明镜,既映照出各家医院的改革成效,也折射出DRG/DIP付费改革带来的深层挑战。绩效国考作为衡量公立医院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医院的"面子"。它不仅反映了一家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更是对医院管理者工作成效的全面检验。而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则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经济收入,是医院生存发展的"票子"来源。这两项看似矛盾的工作,实则构成了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维度,医院不得不在这两项重要工作中做出平衡与取舍,医院管理者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治理考验。
一、绩效国考与DRG/DIP的本质关联
绩效考核的核心在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推动公立医院公益性回归。它通过一系列量化指标,督促医院在医疗质量、运营效率、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不断改进。而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则是通过科学的分组和定价机制,引导医院控制医疗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从深层逻辑来看,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希望医院能够提供性价比更高的医疗服务。绩效考核关注的是服务质量的"质",而DRG/DIP关注的是服务价值的"价"。两者的结合,能够推动医院实现真正的高质量发展。
二、当前医院管理面临的挑战
绩效国考与DRG/DIP在实际操作中确实存在一定的矛盾。绩效考核要求医院提升疑难危重病例救治能力(CMI值),CMI提升带来的确实费用消耗指数的上升,而DRG/DIP支付方式则倾向于控制医疗成本,这两者之间往往难以完全平衡,暴露出质量提升与成本控制间的深层矛盾。
医院如果过度追求绩效考核指标,可能会导致医疗成本上升,在DRG/DIP支付中面临亏损风险;反之,如果过分强调控费,又可能影响医院的技术发展和服务质量。
在双轨压力下,医院运营呈现"跷跷板效应",过分追求四级手术占比可能导致资源过度集中,忽视基础病种管理;缩短平均住院日可能影响医疗安全质量,这种两难困境,考验着每一位医管者的智慧。
三、实现"鱼与熊掌兼得"的破局之道
要想在绩效考核和DRG/DIP支付中找到平衡点,关键在于实现两者的协同优化。医院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分析平台,将绩效考核指标与DRG/DIP病组管理进行有机融合。在具体操作层面,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流程再造:打造质量与效率的共生系统
根据DRG/DIP分组规则,合理调整病例结构,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优化病种组合。既满足绩效考核的技术提升要求,又符合支付改革的成本控制目标。
通过标准化诊疗流程,实现医疗服务的同质化管理。既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又能有效控制成本支出。
2、数据治理:构建双轨驱动的决策中枢
建立 “国考指标 - DRG 数据” 双维度分析模型,通过数据中台实现:实时监控与动态调整,精准识别成本与质量的关键节点,
1.指标穿透分析:将国考中的 CMI 值、四级手术占比等质量指标与 DRG 组的费用结构进行关联,识别高价值病例的成本动因
2.成本预警机制:设置 DRG 病组费用偏离度阈值,当成本超出预警线时自动触发质量回溯流程
3.病种结构优化:动态调整收治策略,在保证国考要求的疑难重症占比基础上,优先发展成本控制能力强的优势病组
3、价值医疗:构建新型绩效评价体系
建立 “质量 - 效率 - 效益” 三维考核机制:
借鉴誉方医管“多维价值驱动积分绩效管理模式”,是一种创新性的医院绩效管理方法,旨在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推动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该模式通过建立多维度的考核指标体系,对医院的医疗质量、服务效率、成本控制、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该模式采用积分制量化考核结果,并与医务人员的薪酬分配、职业发展等挂钩,从而实现激励与约束相结合,核心在于将医院的运营目标与临床科室、医务人员的工作绩效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多维价值驱动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回归医疗本质,将绩效考核从单一经济指标扩展为五大价值维度:
临床价值:包括CMI值、DRG/DIP入组率、低风险死亡率等,体现技术难度与医疗质量。
医师价值:综合技术能力、疑难病例处理、科研创新等,强调个人专业贡献。
社会价值:如学科影响力、公共卫生服务参与度,推动资源公平分配。
患者价值:通过满意度、诊断正确率等指标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导向。
经济价值:在控费前提下优化成本结构(如药耗占比、次均费用),实现可持续运营。
该模式通过积分量化和预算动态调整两大机制实现精细化激励:
积分量化体系:将各价值维度转化为可量化的积分指标
劳动效率积分:门诊/住院人次、手术量等;
技术难度积分:CMI值、四级手术占比;
成本控制积分:费用消耗指数、药耗占比下降幅度 。
积分权重根据医院战略动态调整,如DRG/DIP改革期可提高成本控制权重 。
预算动态管理:
总额预算:依据政府核定的薪酬总额和医院结余资金,设定绩效预算池 。
点值浮动:每月预发固定点值,年终根据实际运营结余调整积分单价,确保预算可控 。
职系分配:按医疗、护理、行政等职系的价值系数分配预算,向临床一线倾斜(符合三明医改的“541”分配比例)。
四、未来医院发展的方向
在支付方式改革和绩效考核双重压力下,医院必须转变发展理念。要从单纯追求规模扩张向注重内涵发展转型,建立以价值为导向的新型管理模式。
医院需要加强学科能力建设,在提升疑难危重病例救治能力的同时,注重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只有实现"质""价"双升,才能在绩效考核和支付改革中取得双赢。
医疗服务的价值创造永远是医院发展的核心。通过不断优化内部管理,创新服务模式,医院必将在这场变革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之道。
来源:秦永方医疗卫生财务会计经济研究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03 11:24:46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段涛 时间:2025-04-03 10:25:05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王杨 时间:2025-04-02 17:36:10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02 17:34:3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01 17:30:1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蒋巍巍 时间:2025-03-31 17:33:37 文章来源:原创